记者 邓婕
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近日,浙江省质监局发布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这是我国首个有关特色小镇建设的地方评定标准。标准针对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及历史经典8大类特色小镇产业特点灵活设置的三级特色指标,形成具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模式。
发轫于浙江,特色小镇走向了全国。特色小镇不是小城镇、大战略的翻版,也不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再现。浙江的特色小镇到底“特”在哪里?
浙江的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和风景区的“区”,更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集成产业高端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虽然各有特色,但浙江的特色小镇有一个基本的规律:绝大多数都是依托当地原有的资源,有些是旅游资源,有些是产业资源,有些是文化遗产资源,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更新升级。
桐乡的濮院镇明清时期就“日出万匹绸”。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拥抱电商、致力设计、创立品牌,濮院的羊毛衫产业从淡旺季分明到全年无淡季;从单一批发市场到批零兼售的综合型商场化市场;产业从单一毛衫转向全品类服饰,更是打出了“建设中国时尚第一镇”的口号。放眼全省,南浔善链湖笔小镇、西湖龙坞茶镇、湖州丝绸小镇、绍兴黄酒小镇、龙泉青瓷小镇、青田石雕小镇,都在创新之中传承着经典。
也有一些特色小镇几乎是“横空问世”的。嘉善的巧克力小镇作为一个产业和发展的集聚空间,是一砖一瓦从零开始打造的,实属“无中生有”。巧克力小镇将品牌引入国内生产并探索开发自己的巧克力品牌,大胆的尝试创造了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新的消费。
特色小镇的基础是产业,但灵魂是文化。文化的介入,让一个个特色小镇的面目清晰起来。嘉善巧克力小镇不但引进了国外成熟的工业旅游模式,还在此基础上着力创新,将巧克力工业生产拓展为巧克力工业旅游、巧克力文化创意、巧克力社区生活,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风情文化相结合,在可可香味中体验热带风情和西非文化。
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混凝土的堆砌,更应该有基于价值观认可的社群聚合,以及从社群运营来营造的文化IP。如何从资源转化成内容,这是目前特色小镇非常缺失的环节,而浙江省嘉善县的大云镇走在了前列。大云围绕“甜蜜”做文章,升级区域品牌,打造专属的特色IP,品牌logo、口号、旅游形象宣传片,IP卡通形象一并上线。
特色小镇IP是自身“特”的显示和提炼,也是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描述。只有挖掘产业的内容及活力,制定产业的扶持优惠政策,用产业的活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这才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