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迪安竹日前在北京表示,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实际产出接近潜在产出水平,通胀率接近目标通胀水平,可以说,中国经济已非常接近“甜蜜点”。
支撑高盛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接近“甜蜜点”的理由是,加强针对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监管,抑制了整体信贷增速;加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行而没有产生更广泛的通胀压力。
可以说,这三个方面是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实施转型、顺利进入新的平台的关键。而高盛得出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甜蜜点”的结论,依据的也主要是上述几个方面的理由。如此,说明中国经济在防范金融风险、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步伐。
中国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很显然,高质量发展比起一般的发展要求要高得多,需要突破的瓶颈和难点也要多得多。如果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中国经济将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论定律,也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体现。
众所周知,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也面临了极大的考验,以规模和速度见长的中国经济在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堡垒、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飞跃、超越了一个又一个追赶目标,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很多矛盾和问题也在金融危机中逐步暴露出来。特别是负债扩张、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区域性风险等方面,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障碍。所以,中央提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险、去产能、去杠杆等方面的要求。尤其对房地产业采取了极其严厉的调控措施,避免房价进一步快速上涨,避免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
虽然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在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导致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唱衰、唱空中国经济,甚至认为中国经济隐含极大风险。但是,中国没有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而是坚持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比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的平稳着陆。高盛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和预测是对中国经济看好的表现,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象征。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想尽快达到“甜蜜点”并顺利进入“甜蜜期”,有更多工作和任务需要完成。首要任务,仍然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不要以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解决供应的质量和效率问题,实际上,许多与供应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的方面,同样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如金融风险的防范,就需要通过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共同推动。又如就业和居民收入提高,同样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缓解供需关系不协调对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的影响。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总把眼睛盯在压缩总量上,而应当注意优化和调整结构,如钢铁行业,就必须重点在高端领域求突破,加大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只有高中低端在结构上合理,高端领域能够全面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算基本到位。
第二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在经历了前一个货币信贷发放比较快的阶段以后,已到了不需要任何理由把握好货币信贷发放节奏的阶段。不仅发放的速度要放慢,减少增量投放,存量货币结构也要调整,使之充分体现向实体经济倾斜的特点。不然,仍然会对货币投放提出很高的要求,货币政策的作用就很难充分发挥。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如何消除,显然也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在高速增长阶段即将结束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短板会快速暴露,譬如低端技术和产品过多、研发投入不够、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企业负债率偏高等。如何消除这些短板,对经济进入“甜蜜期”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