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潢川:建设“五个潢川” 开启发展新征程

潘伯栋 蔡丽 文/图

潢川今昔

潢川,春秋为黄国,汉置弋阳郡,唐宋元明为光州,1913年改为潢川,1952年并入信阳至今,自古是淮河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潢川是中华黄姓发源地和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故里,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鄂、豫、皖三省连接地带,辖17个乡镇、4个办事处和1个国有农场,总人口88万,面积1666.1平方公里。

潢川是一个交通要地。潢川县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中唯一一个县级城市,两条铁路、两条高速、两条国道形成3个十字交叉,形成到合肥、武汉两小时交通圈,潢川机场列入国家民航规划,潢川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潢川是一个生态绿地。潢川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36%,空气和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级标准,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国花木生产基地县和中国绿色名县,樱桃谷鸭、生猪、水产、粮油加工和花木等特色产业享誉全国。

潢川是一个兴业宝地。潢川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河南35个扩权县和外商投资十佳城市之一;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商贸物流作为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三个百亿产业集群,中石油、中储粮等央企先后落户潢川;劳动力资源富足,是全国劳务输出大县;电力能源充足,现有500千伏、220千伏等各类变电站16座,是豫东南电力区域枢纽。

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稳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富强、宜居、和谐、生态、活力“五个潢川”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发展态势不断向好

潢川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一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49.3亿元,增长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潢川开发区)193亿元,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9亿元,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2元,均增长8.2%;全社会用电量8.6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3.19亿千瓦时,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3.7亿元,较2017年初增长18.5%,增幅居全市第一;各项贷款余额240.2亿元,较2017年初增长11.7%,增幅居全市第三。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20:35.4:44.6,一产下降到20%以下。三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8.5亿元,占计划的116.2%。20个“5818”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8.7亿元,占计划的101.7%。潢川机场、京九高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精准脱贫扎实有效

潢川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打造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医疗健康扶贫、企业帮扶、党建扶贫五大亮点,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督导检查。全年高质量脱贫3170户、1280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86%,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一是全面推进问题整改。按照“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要求,对各级各类问题逐一整改到位,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全员参与产业扶贫。立足产业优势,建立“多彩田园”扶贫示范基地52个,运用“优势产业+基地+贫困户”等八种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户整合到各条产业链上。创新“政府+银行+企业+担保+贫困户”五方联动模式,开展产业加金融扶贫,14396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三是全力兑现扶贫政策。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18亿元,实施4类40项重点扶贫项目。贫困村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医疗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涉农资金整合、综合文化中心、村部建设、派驻第一书记等实现全覆盖。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230元的医疗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有效降低因病致贫返贫。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仁和镇连岗村23户贫困户喜迁新居,来龙乡淮凤村38户贫困户安置房即将交付使用。四是全程落实脱贫责任。将全县划分为脱贫攻坚五大片区,建立268个村级脱贫责任组,完善“1+10+5+7+23”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督导考核,实施“123”正反向激励机制,树正了扶贫工作导向。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潢川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加快产业提质升级,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能力逐步增强。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着力克服要素、市场等制约难题,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3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9.3亿元,增长9.6%,成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潢川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华英集团实现产值117亿元,增长10.4%。二是农业生产稳中提质。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步伐加快,全县粮食产量达13.6亿斤。农田水利建设扎实开展。华英鸭、生猪、糯米粉等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经营主体14个。小龙虾产业从小到大,养殖面积达10万亩,其中“稻虾共作”7万亩,成为河南省小龙虾第一县。三是第三产业稳中向好。持续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苏中万汇龙一期、世博商业广场建成投用,东方国际物流港、豫商万象汇等项目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51淘潢川”等本地电商不断壮大,潢川被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认定为信阳市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鹰宏达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店已开业27家。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黄淮大丰收乡村世界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黄国故城保护利用上升为省部计划;“水中美味”美食文化登上央视《乡土》栏目。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潢川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50.2%,持续走在省市前列。一是城市建设克难而进。以“百城提质”工程为抓手,106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稳步推进,312国道城区段改造、迎宾大道改造、垃圾填埋场项目全面开工,城墙路拓改工程进展顺利,京九大桥、斜拉桥建成通车;“引泼入潢”工程即将通水。大力推进撤县改市,组建了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深入开展“三违”整治、河砂整治以及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秩序等整治,持续治理背街小巷。顺利通过病媒生物防制省级考核,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评审程序。二是城区融合加快推进。潢川开发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火车站广场综合整治、公跨铁大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实施,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步伐加快,京九大道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三是城乡一体协调并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村组公路370公里,实现村村通班车。以“文明村院”创建为抓手,初步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城乡清洁卫生面貌实现了历史性的提升。

深化改革全面加快

潢川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举措,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三十五证合一”,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监察体制改革。实施农产品收入保险试点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受到农业部的肯定。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潢川县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大力推进双柳树镇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黄湖农场农垦体制改革。二是坚持扩大开放。成立深圳商会,在深圳商会和上海商会建立党工委,组建京津冀招商联络办,着力引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和关联项目,全年签约项目13个,合同金额73.5亿元。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5.23亿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三是坚持推动创新。积极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创建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授权专利86项。华英农业组建省级众创空间,鑫永生农业被认定为省级星创天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10个。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九龙春天等10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集体挂牌。

生态环境持续优美

潢川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生态治理不断深入。强力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秸秆禁烧“蓝天卫士”监控平台,实现全年无“上星”着火点;全面强化环境网格化监管,持续治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PM10、PM2.5年均值分别为67、41微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气达307天,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强力推进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规模化养殖场综合处理设施,关停搬迁禁养区养殖场97个,治理散乱污企业202家。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潢河、白露河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二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面排查、整治污染源,建成污水管网25公里,其中潢川开发区建成污水管网15.2公里。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保执法监督检查,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16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3人。二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完成造林9636亩,盛世园林等5家企业成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春申办事处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付店镇周洼村等3个村创建为省级生态村,双柳树镇王楼村、白店乡高庙村等15个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潢川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一是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投入5.5亿元,强力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一次性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幼儿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县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院合作,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卫生服务提档升级。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更加便民。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水城花乡·大众欢乐”广场文化活动覆盖城乡,历史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深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二是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1050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400人,提供公益性岗位1527个。分配保障性住房982套,改造农村危房1160户。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实现全覆盖。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 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切实关爱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保障复员退伍军人权益。扎实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黄久生荣膺全国道德模范,胡阳海、黄春刚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功宪、刘祥国荣登中国好人榜,各类自愿者服务队伍达2万多人,“大爱潢川·道德之乡”唱响中原。三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治任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确保了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七五”普法,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平安潢川建设成效明显。强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了多年不遇的雪灾天气。

2018年潢川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