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临邑县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到全县综合考核范畴内,有效整合关爱服务力量,不断丰富关爱内容,齐心协力做到关爱工作不留死角。该县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德州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县。2016年以来临邑创新举措,陆续打造了52处农村留守儿童“四点半学校”,覆盖全县655个村(社区),涉及26处乡镇中小学,让30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新的家。
知心辅导员
林子镇的毕艳萍2016年刚上班时,正巧镇上的社区成立留守儿童“四点半学校”,她第一个报名当上了林子社区“四点半学校”的辅导员。当上辅导员后,她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知。刚开始,不熟悉孩子,于是毕艳萍翻看学生档案资料,到学生家家访,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走近他们身边。一年半的时间,她除了辅导他们的功课,还和他们交了朋友,成为了23位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
为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临邑52处“四点半学习”由各县乡财政出资都配齐了桌椅、书籍、文体用品等,还面向社会每处招聘了2~3名辅导员,除了要求辅导员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外,更多的是对道德品质的考核。临邑县妇联还组织了2次专门培训,邀请心理学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辅导,使其能和留守儿童零距离的沟通接触。
假期快乐园
临南镇于庙社区“四点半学校”的杜欣雅手举着自己的绘画作品,高兴的对记者说,她的这幅作品在山东省第二届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原来学校辅导员看到她的绘画天赋后,为她联系了指导老师,让她的兴趣有了更好地发挥。
除了鼓励孩子们发挥特长,临邑的“四点半学校”还常举办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恒源街道八里社区“四点半学校”每月利用一个周末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临盘街道太平社区“四点半学校”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德平镇西关社区“四点半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的“悦”读会,使读书的乐趣填补亲情的空白;邢侗街道凯旋社区“四点半学校”带领留守儿童每周末参加义务劳动,使他们在潜意默化中养成了良好习惯。
该县目前实行留守儿童工作季度汇报制度,还规定除了常规动作外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留守儿童在“四点半学校”不仅课业有了保证,在特色辅导中更是有了自己的喜好,大家纷纷“四点半学校”起名为“彩色辅导站”“假期快乐园”等。
爱心接力棒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为职责部门,我们将不断整合资源,立足‘四点半学校’开展丰富的活动,使活动带来的快乐弥补起留守儿童监护人不在身边的缺失。”临邑县妇联主席孔雪艳说。
临邑县妇联2013年启动“大手拉小手”爱心资助活动以来,已帮助包括45名贫困留守儿童在内的200余名中小学生找到爱心人士帮扶,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每人每年得到爱心人士300~500元不等的帮扶资金,资金累计13余万元。每次救助活动中爱心人士还会为孩子们手腕系上象征爱与希望的红丝带,并嘱咐他们要时刻保持感恩的心、乐观的心和进取的心,用实际行动把爱心接力下去。
不仅如此,近年来临邑县妇联还开展了22场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培训活动,参训人员达2500余人,使近千个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