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人忙忙“充电”

记者 王官波

2月5日上午,家住辽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二组的祝世平像往常一样,忙完家里的农活便来到村委会的农家书屋,找个位置坐下来开始认真读书。像这样在农闲时到农家书屋“充电”,已经成了祝世平的“必修课”。

今年64岁的祝世平是窑沟村的软枣猕猴桃种植大户。他把种植技术的书籍当成“导师”,经常到农家书屋“取经”。他常说,“要想把软枣猕猴桃培育好,还得靠科学技术。”让祝世平感触最深的是去年村里的软枣猕猴桃遭遇了病害,试了很多方法也未解决。他到农家书屋翻看了很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书籍,终于在一本书里找到了这种病害发生的原因,给软枣猕猴桃治好了“病”。

窑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潘丽娜说:“祝世平爱看书,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在种植业方面,他可以称得上是专家了,大家都管他叫‘老教授’。村民们在种植上遇到了问题,只要找他基本都能解决。”尝到了学科学、学技术带来的甜头,在祝世平的影响下,现在每天都有不少村民来书屋看书。村里的农家书屋虽然不大,但是藏书已近两万册,不仅可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难题,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俺们想看书,在家门口就有,太方便了。”祝世平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祝世平家开始种植果树,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在种植上遇到什么难题,他就带着一个小本子,骑着自行车到市里的书店查找相关书籍。“我每次都是带着问题去,然后把找到的答案记到本子上。”这么多年来,祝世平做的读书笔记已有几十本。

在祝世平家里,记者看到床头上摆放了几本种植方面的书籍。“家里没地方放,书看完都被我装进箱子里了。有300多本,虽然都看完了,但平时没事儿的时候还是常翻出来看看。”祝世平说完,从床下倒腾出5个装满书的大箱子。这些年,他花费了上万元订报纸、杂志、买书。

“我家种了5亩软枣猕猴桃。前年我培育出的软枣猕猴桃树苗卖了40多万元,去年卖果又收入了近4万元。”说起近两年的收入,祝世平笑得合不拢嘴。多年的不懈学习,也让他有了更深的体会: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种植,种出来的农产品很难有市场竞争力。只有多学习新的知识,科学种植,才能让农产品的品质好上加好。“我现在还坚持到书屋学习,就是想再充实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争取在新的一年有更高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