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椒大季村理事会形式的村民自治探索

大季村位于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东部,2013年,大季村引入现代农业企业——安徽荣鸿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投入约6亿元,流转土地1.2万亩,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村企共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40万元收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万元。在流转土地与美好乡村建设拆迁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矛盾,为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村民组成立了理事会,对村民自治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为创建村民自治试点单位奠定了基础。

现阶段,针对之前大季村存在的“散、弱、差、难”等问题,散在政策落实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通过村“两委”这一根针往下落,而实际上村“两委”人少,力量不足,政策落实容易打折扣;弱在自我发展上,除部分新型主体带动外,大多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技术、管理跟不上,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差在环境改善上,政府花了很大投入把农村的环境改善,但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难在公共设施维护上,村民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难以及时落地,或投入使用后得不到很好管护。大季村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初步达到成效。

政策落地通畅了。村民理事会接上联下,织密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工作网。理事会成员站在群众的视角,用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各项政策到户、落实到人,畅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有效推动各项富民惠民好政策在基层用起来、用得好、起实效。

为民服务直接了。针对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农村日趋“空心化”的现实,困难弱势群体面临着种种困难。村民理事会成员实行结对帮扶包保制度,最少每3天到包保范围内的困难群众家中走访一次,帮助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

矛盾化解有效了。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外人”的调解和劝说往往会陷入“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困境,而德高望重的村民理事会成员却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村民理事会在矛盾化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矛盾“不出村”和“零信访”。

自我管理主动了。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时,理事会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一心一意为群众“代言”,群众打心眼里拥护,理事会的号召力自然也就强。村集体决定办大事时,村民理事会带头发动,村民积极主动参与,自发筹资筹劳,解决了不少过去一家一户想办办不了、村“两委”想顾顾不过来的事情。

公益建设落地了。通过村民理事会,积极想方设法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并组织村民筹资筹劳,自已争取自已使用自已得益,村民更加珍惜,在村民理事会监督与参与下,进一步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大大提升了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益,跨村组的断头路、断头渠等得到全面统一的建设修复,实现了村民内心的期盼,逐渐形成了项目有看头、群众得甜头、发展有劲头的良好局面。

通过开展村民自治试点实践工作,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季村结合自身实际,划小村民自治单元,探索出了行政村和自然村“两级联动、复合自治”的治理体系,村民理事会在村庄公共事务上有参与,在公共服务中有供给,彻底改变了以行政村为自治单元带来的服务半径过大,行政事务繁多,干部人少事多,公共服务难执行的问题,有效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