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邛崃获稻鱼综合种养国家示范

记者 戚原

本报讯 近日,农业部公布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名单(第一批),四川省邛崃市稻渔源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4000亩)上榜。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模式,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能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去年,年农业部下发通知,从2017年开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建100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该示范区以该市牟礼、回龙两地为重点,打造了10000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综合发展“稻鱼”“稻虾”等种养模式,亩平增收3000余元。邛崃市成立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指挥部,组建土地专业合作社3个和邛崃市稻渔源农业合作联社,实施“五统一”标准,推广农户+合作社+合作联社+业主+科研院所的产业化合作模式,产品增值利益按照农户、合作社、合作联社(含科研院所,占10%)、业主2:1:3:4的比例分配。

同时,该市还开展区域内农产品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战略,推进“稻渔源”公共商标和“邛崃渔香米”公共品牌注册。该市融合创意农业、农耕文化等元素,形成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园示范区,建成愚耕香稻鱼馆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举办“乐渔节”乡村旅游活动,每年吸纳游客近万人次,带动收入100多万元。

作为稻田养鱼传统大省的四川,2017年面积超过460万亩,稳居全国首位,水产品产量达35.09万吨,渔业产值54.04亿元,人均增收5.8元。2020年底,四川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将达到100万亩,总面积达220万亩。将扶持和引导有实力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打造优质大米、水产品品牌,新增稻渔综合种养“三品一标”产品50个,打造省级知名品牌1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