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双井村靠种西瓜不仅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为了“亩产纯收入达1万元,户年均增收5万元”的西瓜名村。
1月26日,寒冬腊月正农闲,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双井村3组村民邹阳却在大棚里忙活开了:嫁接西瓜苗。
大棚外,雪纷纷;大棚内,暖洋洋。只见邹阳娴熟地拿着刀片剪掉葫芦苗,只保留根茎和两瓣叶片,然后在根茎上割个切口把西瓜苗斜插进去,嫁接就完成了。
这些西瓜苗,寄托着邹阳的致富梦。33岁的邹阳种植双井西瓜已经8年,从拖拉机、麻木、小四轮,小汽车,再到在荆门城里买房,相比村里在外务工的同龄人,邹阳很满足。
在双井村周边有400多户村民,或几亩,十几亩,二十几亩,都种着西瓜,同一个品种,同一个品牌:双井西瓜。
双井村因瓜而富足、因瓜而扬名,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双井村党支部书记、荆门双井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伟。
2006年10月,在外打拼近十年的刘伟返乡,与两个朋友一起凑了40万元,租用了55亩土地,并从山东寿光县聘请了一位技术员,尝试种起了西瓜。要想把西瓜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把散兵游勇组建成正规军”,使西瓜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2008年7月,刘伟倡导成立了“荆门双井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购买农资、嫁接育苗、规划种植、技术管理、包装销售五统一。新型的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瓜农的收入显著增加。2010年,刘伟为西瓜申报注册了“荆双井”商标; 2011年,成功申报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双井西瓜”。此后,他还为“荆双井”商标设计了商标二维码,并加入了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到2016年底,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了318人,西瓜种植面积从350亩扩大到6000亩。
当初质疑种瓜致富的农户王明华于2012年主动找到刘伟,要跟他学种瓜。从购种购肥到育苗定植,从田间管理到市场销售,刘伟手把手地教王明华,还无偿为他提供生产工具。在刘伟的指导与帮助下,王明华的5亩西瓜当年纯收入4万余元。如今,王明华也成了村里的科技示范户。
为了带动更多像王明华这样的乡邻发展西瓜产业,刘伟在合作社成立了咨询站,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系列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免费地进行传授。
在刘伟的带动下,双井村280户村民种上了西瓜,占到了村总户的60%,算上周边几个村,西瓜种植户已超过400户,形成了规模化西瓜生产基地。
双井村的西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