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是远近闻名的纺织城、商贸城和汽车城。但无论是传统的纺织服装、市场商贸业,还是已具规模的汽车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面临“顶板”问题。即墨区区长吕涛告诉记者,为此,即墨区专门聘请工信部所属赛迪智库编制《未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研究报告》,对照国家产业分类以及青岛“双百千”行动计划和“一业一策”要求,将新动能发展方向确定为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制造等具备发展基础、近期重点打造的产业,五年内将在GDP、税收等方面担当主力、挑起大梁;微电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增材制造等具备发展潜力、远期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力争五年内形成一定规模,推动即墨向科技产业城加快跨越提升。
抓发展就是抓项目。即墨将聚焦重点发展产业,按照“专人、专业、专注、专门”原则,设立9个海外和国内招商联络处,组建30个招商事业部,配套建立“七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支招商队伍、一套产业政策、一个产业链行动规划、一张产业链招商地图、一支产业基金、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和一个承载园区。全力开展精准定向招商,2017年新签约引进重点项目150余个,总投资2400多亿元。
截至2017年底,总投资1187.6亿元的44个青岛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在建,总投资156.7亿元的74个即墨区重点项目46个在建、18个竣工。其中,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项目4个月主体完工,一汽新能源商用车8月底签约、12月7日整车下线,创造了项目促进“即墨速度”。
项目要落地、产业要集聚,产业载体是根本保障。即墨区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作为提升产业承载力的关键来抓,统筹重点组团、特色小镇、镇街新型产业园区三大载体平台,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功能配套和环境优化。从具体措施来讲,吕涛表示要进一步提升青岛蓝谷、汽车产业新城、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强力增长极。其中,青岛蓝谷累计落户重大科研平台、知名高校40多个,引进各类人才4400多人,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汽车产业新城三大整车项目全面投产,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升至省级开发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