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化到产业链

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引领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各特色突出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链,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越来越扎实。 蚕桑 延长传统经作产业链

蚕桑产业是祥云县农业、农村支柱产业。该县刘厂镇等地,蚕农成立农民蚕桑种植合作社,每户社员每年销售蚕茧收入从数万元到二三十万元,许多农户因此脱贫致富。在刘厂镇青坡村,528户农户就有342户从事栽桑养蚕,种植桑园4600亩,鲜蚕收入1968万,人均收入超万元。

祥云县蚕桑产业化发展得到了云南省财政专项扶持,扶持资金用于祥云蚕桑基地建,包括中低产桑园改造、小蚕共育室建设、种桑养蚕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示范等。除了政府推动,祥云还培育了皇正、光生、俊驿、云源蚕种等蚕桑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

通过十多年重点培植,祥云县养蚕数量、蚕茧产量、农民销售蚕茧收入已位居云南省第二位、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位。祥云桑园分布在9个乡镇、98个村委会,约有10万人从事栽桑养蚕。2017年,祥云桑园面积10.35万亩,养蚕144307张,鲜茧产量达5776吨,农民销售鲜茧收入30319万元,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水果 发展基地培育与深加工

每年12月份,当国内绝大部分地区连冬桃都已芳踪难觅时,云南祥云冬桃却蜂拥上市。近两年每到12月,刘厂镇等坝区,很多行客都会亲自去园中采撷脆甜的冬桃带回与亲友共品。祥云冬桃目前还处于产业培植前期,面积尚小,约万余亩。祥云冬桃农民合作社2017年出产冬桃180吨,因甜度较高很快销售一空,在青岛等地,祥云冬桃供不应求。除了企业跟进,祥云县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也开始青睐冬桃种植。

如果说冬桃是祥云初露头角的特色产业,祥云红梨则是已经走红的特色产业明星。祥云红梨因皮薄、肉嫩、汁多而闻名,有“彩云红梨”美称,连续3年获得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2017年12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8个地理标志产品,祥云红梨名列其中。祥城、沙龙等乡镇还被列为祥云红梨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

目前,祥云共建成祥云红梨种植基地31857亩,红梨鲜果产量1.8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红梨成为该县烤烟、蚕桑之后又一支柱产业。祥云红梨产业已开始形成产业链,红梨酒早已上市,红梨果醋、果汁也渐渐形成产业。此外,祥云县也正发展杨梅、蓝莓等特色水果的种植。

蔬菜 搭乘龙头企业巨舰

数九深冬,祥云县丘陵坝区却到处绿意盎然,收获之后的烤烟田里长势旺盛冬早豌豆正开花结实。正在采摘豌豆的菜农根本不愁卖,因为龙云公司会来收购,原来该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龙云公司旗下圣龙农业庄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武说,这个季节在上海、广州的餐馆里,点一盘新鲜豌豆,很可能就来自这个基地。该公司流转土地7000多亩种植豌豆,每年销售豌豆4000余吨,产值达1.5亿元。除了公司集中种植,还大量高价向周边农户收购,目前仍供不应求。

祥云县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露天种植的青豌豆比其他地方提前上市两三个月,抢占了全国及部分海外市场。菜农在搭上龙头企业的巨舰后,青豌豆、西红柿等蔬菜种植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农民已然摇身变成现代农业产业工人。企业、农户都成为了特色蔬菜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