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郫都文创产业扬帆起航

2月7日晚,CCTV7《过年了》2018新春联欢会节目,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四川传媒学院演播大厅进行了录制。晚会总导演马车、主持人毕铭鑫携于文华、甘萍、多亮、好弟等一众明星汇聚在四川传媒学院,现场参加节目录制的3000多名观众提前一饱眼福,近20个高质量节目向全球观众展示了郫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

节目组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郫都区录制节目,和这里先进的专业舞台设备设施和宽阔华丽的表演场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郫都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浓厚的艺术氛围、演艺人才众多,都是吸引节目组最终决定将晚会录制放到郫都区“影视硅谷”的重要原因。

这里说到的“影视硅谷”,是一个产教融合的科教产业园区,是成都市郫都区和四川传媒学院、凤凰传媒集团携手打造的影视文创项目,它既有高校和业界知名的研究机构,也有一些业界制作单位,除了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同时也集特效制作、装备研制、观光旅游等于一体。位于郫都区团结街道的“影视硅谷”将会成为横店的“升级版”,力争打造成国家级影视科技基地。

2018年1月,“凤凰影都”项目正式落户郫都区。“凤凰影都”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郫都区打造“中国影视硅谷小镇”,助力郫都加快建设影视文创基地,为郫都文创产业发展助力。

凤凰影都、影视硅谷,这都是成都市郫都区文创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郫都区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化富矿 催生郫都文创产业发展壮大

郫都区,是成都市最年轻的中心城区,2017年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城市板块功能区之一。郫都的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地域特色文化鲜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单元,成为中华文化浩瀚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也为郫都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宝藏。

古蜀文化源远流长。郫都,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的源头。在郫都区古城街道考古发现的古城遗址,距今4500多年历史,是迄今发现的四川盆地人类最早定居的地方。

2017年,扬雄被评为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成立了四川省扬雄研究会,加强扬雄文化研究和传承,着力加强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极具文化内涵的历史街区和城市景观,构建郫都历史文化地标。

川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说到川菜,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郫县豆瓣”。郫县豆瓣畅销全国,远销海外。如今,郫都人依托郫县豆瓣品牌,建起了全国唯一的川菜产业园。川菜产业园重点发展郫县豆瓣等川菜调味品、川菜原辅料、液体乳及乳制品、软饮料、休闲保健食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了五大配套产业,培育出了系列品牌。

如果说“郫县豆瓣”带着浓浓的烟火气息,郫都蜀绣则是典型的文艺范。蜀绣,与苏绣、粤绣、湘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而郫都是蜀绣的重要集聚地,曾经家家织锦,户户女红,盛极一时,倚窗刺绣,沿河濯锦,风韵雅致,无出其右。

郫都人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不断创新,成为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在安靖建立了最大的蜀绣基地,打造蜀绣公园,建立刺绣作坊、大师工作室,举办蜀绣技艺培训,为蜀绣培养后备人才,古老的蜀绣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发展蜀绣产业、打造蜀绣小镇、蜀绣特色街区,精美的蜀绣被不断运用于人们的服饰、装饰品和艺术品中,郫都人正在不断创新,将蜀绣文化发扬光大,让蜀绣被全世界了解。

科教人才 厚植郫都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

郫都区域内科教资源富集,辖区有19所高校、25万名大中专学生,占成都高校在校学生的38%。高校云集,专家集聚,为郫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郫都独具一格的人文气息也吸引了全国一批知名艺术家,汇聚在这里,在此吸收郫都文化养分,迸发创作灵感。姚霁月和万山河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郫都人,姚霁月画风严谨精细,又不失空灵与野逸,她率先在家乡建起了姚霁月美术馆和画院,一边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一边为郫都培养艺术人才。享誉世界的知名画家万山河,不仅在唐昌创建了万山河金沙艺术馆,还经常组织郫都画画兴趣班学生跟画家一起作画,现场享受大师指导,培养文化人才。在郫都,还有很多和姚霁月、万山河一样的艺术家立足个人基地为核心,打造集艺术创作、艺术品展销、文化演艺、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创基地。

郫都文创载体丰富。这里不仅有省市重点文创产业基地——凤凰影都、望丛文化园、扬雄文化园等,还有众多的民营文创载体。位于古城的川菜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川菜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以菜系文化为展示主题的博物馆,分为序厅、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川菜原料展示区等等,是古城街道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而位于安德街道的川菜体验馆则有川菜印象、川菜历史、川菜魅力、郫县豆瓣、川菜产业园、现代川菜形成与繁荣六个展示区及蜀都特产中心,整个场馆浓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使游客在视觉、听觉上全面感受川菜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川菜文化、购买礼品的一站式服务。

位于新民场街道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收藏着众多精美的石刻、石雕作品,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石刻艺术宝库。而散落在郫都区域内的金丝楠博物馆、玉器博物馆、农耕博物馆等,形成了一个博物馆群落,成为郫都区文创产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政策引领 培育壮大郫都现代文创产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的历史时代,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激发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文化事业、文创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文创中心目标,要从涵养天府文化、弘扬城市之韵,传承历史文脉、固城市之根,激发文化创造、立城市之品,共建精神家园,铸城市之魂四个方面出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丰富文化供给,建设蜀风雅韵的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包容的现代文明之城、享誉全球的文化创意之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郫都区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将培育壮大现代文创产业写入报告,第一次将文创产业作为郫都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为郫都发展文创产业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郫都区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通过文化植入、创意融入和设计提升,加快实施一批兼具规模和品牌效应的文创融合示范项目。在具体思路上,将人文底蕴与现代商业理念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时尚体验、购物娱乐、美食品鉴等多元一体的文化商业集聚区。实现路径上,坚持一三产业互动、文旅融合,打造一批精品线路、精品景点、休闲度假基地、特色文旅小镇。同时,将吸引更多能工巧匠创新创造,推动特色传统产业引入特色文化、强化创意设计,打造更多具有时代感的“良品美器”。

在具体操作层面,郫都区编制了全区文创产业发展规划,以郫都区城市为核心,形成“一区三基地”文创产业布局。加快建设郫县豆瓣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川菜产业技术产品创新,推进实施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加快望丛特色街区、扬雄故里、唐昌古镇等项目招商和建设工作,奋力将望丛祠、扬雄故里打造成为古蜀文化地标,并争取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国家5A级景区;打造花样年龙年国际、润扬双铁等一批文创楼宇和文化商业集聚区,文创产业产值将实现90亿元以上。

同时,一批重大文产项目在郫都区落地建设,2017年新签约引进陌上花开等7个重大项目;启动扬雄故里一期和投资50亿元的成都影视硅谷项目动工建设以及望丛文化特色街区、唐昌古镇等项目的招商工作;推进特色镇村加快建设,三道堰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小镇,安德入选成都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云凌花乡等6个项目被评为成都市首批田园综合体示范单位,青杠树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加快“郫都造”走出去,在都柏林市设立“川菜原辅料海外推广中心”,开展美国旧金山·成都美食文化节“郫都造”推广活动,郫县豆瓣成功进入全国“两会”餐桌和航空食品领域。文创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郫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郫都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