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征纳“同心圆”

重庆市江津区地方税务局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纳税人导向审视、谋划、推进税收工作,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各项税收职能,画好征纳“同心圆”。

今年36岁的王波,大学毕业后做过工程师,当过自由撰稿人。2016年,他回到老家江津区李市镇,流转了600亩土地,开办了重庆蕙家农业农场,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和休闲旅游业务。

“当时回来下了很大的决心,身边的朋友并不看好,多亏了地税部门的帮助,让我及时享受了房土两税减免的优惠政策,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王波高兴地说,地税干部主动联系他,悉心辅导让他顺利享受了涉农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133万余元,为他送来了创业“及时雨”。

王波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江津地税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扫描辖区内符合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建立减免税动态管理台账,定期推送政策提醒,按季度检查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应享尽享,让目标纳税人一个都不“掉队”。2017年该区累计减免税额6.7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45.6%,为纳税人减轻负担、节约成本、提升活力。

刘斌是一家房产中介的办税会计,以前二手房办税要现场排队审资料,审核通过后再取号排队办理,所有程序都在现场完成,纳税人等候的时间长,税务人的工作负荷重。2017年,江津地税针对“办税难、办税慢”的问题,专门成立了纳税服务中心,对187项业务进行集中办理,大大提高了“一站办结”事项比例;继续完善“前台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一窗式服务模式,使办税节点减少了30%;大力推广电子税务局,全面实行实名办税、一票清税、二手房交易网上办税,引导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与江津国税共建联合办税厅,对外设置42个窗口,实现了51项业务的无缝对接,让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使平均办税用时缩短了一半以上。

刘斌对这些改变深有感触:“现在房产过户办税,事先在网上预约时间,资料也在网上预审,到现场几分钟就搞定。”

江津地税把营造公平公正、诚信和谐的营商环境,作为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2017年,该局认真落实简政放权,取消了7项审批权和19项涉税证明,并向社会公开权力清单,切实保障了阳光用权;严格依法统筹所有进户执法事项,并与国税建立协商机制,避免重复进户、多头执法,使进户执法频次同比下降了20%;积极探索实施提醒、辅导、自查等“柔性执法”方式,让纳税人收获了满满诚意。

此外,江津地税深入推进诚信纳税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通过“银税互动”,实现了“纳税信用”向“银行征信”的有效转化,全年帮助19家小微企业申请信用贷款1548万元。

“对纳税人进行差异化管理和服务,既是上级的部署,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为此,2017年我们专门实施了机构改革,使机构职能更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江津地税负责人叶洪义表示,通过综合发挥各项税收职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地方营商环境,让纳税人收获了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