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瑶
3月8日下午,湖南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创新和开放成为记者们最关注的话题。
“作为中部省份,湖南过去更多关注的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将更加重视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近年来,湖南抢抓“中国制造2025”试点省份先行先试的机遇,制定了行动方案,着力发展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这是下一步湖南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重点。
创新靠什么?杜家毫说,尽管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但有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也有作为,更有希望和信心。“全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速形成,世界上运算最快的天河超级计算机,全球营运里程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快线……”面对现场中外各大媒体,杜家毫积极向大家宣传推介起“湖南制造”“湖南创造”。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信心才有定力。“去年,湖南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规模工业企业数大幅增加,规模工业利润增长24.3%,电力机车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产量等居世界第一。”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回答记者关于湖南在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中将有哪些举措的提问。
许达哲说,当前,湖南正努力创建创新型省份、两个国家级示范区,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军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的增长点;积极创建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和长株潭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加快航空航天以及具有军工技术优势的电子信息、工程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放,创新和开放是湖南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正是因为湖南不靠海、不沿边,我们更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往合作。”杜家毫介绍,随着近年来主动融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湖南已在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400多家企业,累计对海外投资105.6亿美元。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68家、国际友好城市已达80对,去年底,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