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席兆平
本报讯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要下力气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这水到底有多深,怎么样才能趟过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刘玉村认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上一个共有的难题。其难度之大重点在于:一是有限度的财力投入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国家,医疗投入为GDP的5%到10%之间。财政投入的增长,似乎赶不上需求和期望值的增加。二是社会评价跟个体感受之间是有差异的。社会评价的指标,中国优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这些年已增长1岁多,重大灾难时,医务人员反应速度和救治水平是最好的。但是老百姓去看病的时候,他评价的是每一个环节,去挂谁的号,怎么出门诊,住院,这些手续还是有一些难题。三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再平衡问题。
人力资源如何保障,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是李克强总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人事薪酬改革重要节点,只有这个改革来得更快、更彻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来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