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县合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 吴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怎样理解稳粮增粮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王守聪。

王守聪表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发展质量、效率、动能变革,发展高质量现代化农业。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现有良田4300万亩,去年粮食总产量1200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商品粮420亿斤。

王守聪介绍,黑龙江农垦的43个农垦分局、113个农场分别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市的40多个县市开展垦地“场县合作”建设,农垦为其代耕2000多万亩并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同时这些县市很多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与垦区农场签订“订单协议”,将订单粮食品种、经济作物按市场最低保护价售往垦区,农垦的企业再将农副产品加工成商品粮和绿色食品供给市场。黑龙江垦区以此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每年带动百万农民共增收30多亿元。

王守聪认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是要做到供给平衡,丰年有余。黑龙江垦区今年将加大改革力度,转型推进“两化”,做到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要加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建设,发挥国有、家庭、合作、集体经济“四位一体”综合稳粮增粮效应。黑龙江农垦更要发挥“粮食银行”强县富农作用,将农资、农技及良种及时供给农户,指导生产环节,再按市场保护价收购粮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王守聪谈到今后黑龙江垦区如何发挥确保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时强调,首先要巩固产能,加大科技引领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品牌、营销、资本运作的能力,尤其是增强后端市场营销能力,保障前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除了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外,还要采取市场化轮作、休耕方式,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黑龙江垦区今后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垦地合作”“场县合作”,加大对县域经济全程社会化服务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市场化经营规模,带动提高垦地“场县合作”连片区域粮食综合生产、销售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