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谋福祉

记者 王官波

2003年,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将石柱子村和振江村合并,以石柱子村为名。2004年,陈希金担任村主任,他深知村干部的辛苦,但更清楚当地百姓需要一个致富带头人。

石柱子村位于山区,山多地少。村民以前习惯种植板栗树,但板栗产业存在冻害严重、投工较多、效益低下等问题。为了寻找一项好产业,陈希金跑遍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并到知名林科所参观学习。经过考察调研,村两委统一了认识,最终选定了红松嫁接这项产业。

而当时,多数村民对红松嫁接并不熟悉。如何让村民接受这个新事物,成为陈希金面临的一大难题。

2005年冬天,陈希金带领4名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由于雪天路滑,加之交通不便,他们只能以摩托车、自行车为出行工具。而一些特殊路段,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即便如此,陈希金他们还是走遍了24个村民组。

为减轻村民负担,陈希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扶持村民发展红松嫁接产业,累计争取红松苗木400多万株,价值20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全村现已发展红松1.5万亩,实现嫁接5000亩。全村栽植红松的农户达90%以上,部分农户已见效益。这更坚定了陈希金发展红松嫁接产业的信心,他的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全村发展红松要达到2万亩;5年后,年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人均收入可达7000元。

石柱子村的特产石柱参,因其形体结构、药用成分、营养价值酷似山参而闻名,被誉为“国之瑰宝”“园参之冠”。村里现有100多户农户种植石柱参,存帘量达10000多帘。

对于这项“黄金产业”,陈希金以特有的敏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柱参协会和惠农柱参专业合作社,彻底改变了过去石柱参无序发展的状态。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石柱参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经国家商标总局核准注册了宽甸有史以来唯一一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入农业部第一批“中国重要文化遗产”。

2013年秋,国家商标总局举办相关展会,石柱参受邀参展并免费获得9平方米的展位。而当时,陈希金因患严重的滑膜炎已入院治疗数日。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马上从病床上起身,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当天,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强烈反对,坚持出院,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到达目的地后,陈希金立即投入工作之中,从展位的装修到具体施工,他都奋战在第一线。值得欣慰的是,石柱参借此次展会走向了全国。而病情的加重,令陈希金不得不提前返回家乡,再次入院接受治疗。

十几年来,他共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村道路改造、修建桥梁、安装路灯、修建文化广场及为村民安装自来水等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脚踏实地的奋斗,也为他带来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对于全村的发展,陈希金心中还有一张蓝图,这就是“利用石柱参品牌、石柱参历史文化和村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把石柱子村建设为‘石柱参特色小镇’,带领所有村民迎接更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