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 做强 做深

记者 王官波

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辽宁省绥中县近年围绕“精、深、强”三字做文章,全力谋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绥中是果业大县,有白梨和苹果两大名牌。绥中白梨曾以肉质细腻、酥脆多汁的高品质主打出口市场。然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地力下降,白梨品质严重下降,一度滞销。

痛定思痛,绥中县走精品农业之路,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打造精品果园,大幅减少农药、化肥用量,让土地休养生息,逐步恢复和提升水果品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种植口感更好且营养更丰富的富硒白梨。现在,绥中白梨品牌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品牌价值近50亿元。

同样采用精品农业策略种植的苹果也受到了市场好评。前卫镇琳柠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康中国说,现在苹果远销迪拜,以前论斤、论堆卖,现在每个苹果能卖到3元。

据去年底统计,绥中县流转土地1.4万公顷发展现代农业,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初见成效,实现农业总产值近百亿元。

绥中县深入挖掘农业产业链条中能够结合观光特色的产品及其环节,提高农业旅游的可参与性,让游客下地干农活,上树摘水果,下海捕鱼虾,上马牧牛羊,在满足游客远回归自然等需求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环境改善。

因地制宜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绥中正积极创建九门口长城5A级景区。去年辽宁绥中长城国家森林公园获批,辽宁五花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和公示,东戴河银泰水星海洋乐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绥中去年接待游客590万人次,总收入约50亿元。

目前,绥中县正依托港口,全力打造以每年30万吨的生物燃料乙醇项目为龙头,每年35万吨大豆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等项目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园区,采取生产、孵化一体化运营模式,建设产值300亿元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速农业强县建设进程。

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推行支部+合作社+旅游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村党支部通过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红色教育基地,实现了由单一的种植业向特色种植以及旅游服务的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葫芦岛市的脱贫致富明星村。

绥中县充分发挥党建促脱贫的作用,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旅游服务等项目为基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去年带动4822户贫困户、900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优势项目,形成优势经济,也无中生有,有中生优,靠先进理念做精做强做深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由大变强。绥中县的乡村振兴之路,踏实有力,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