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昊
“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板块和支撑,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财政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多方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全省县域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发展较快、增速明显、总量提升、占比提高等显著特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罗建国向记者详细介绍道:“我们逐步完善全省区域财政政策,根据区域资源要素特征,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如在支持皖江地区发展方面,2017年省财政安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集中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皖南地区发展方面,2017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项目建设和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在支持皖北地区发展方面,自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皖北三市九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或重大项目贷款贴息;安排皖北三市九县南北合作共建现代园区发展资金;在支持大别山地区发展方面,2017年省财政安排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别山所辖县(区)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和库区移民建设等。
罗建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多方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政策,深化政企银合作,支持完善金融信贷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创新信贷抵押和担保模式,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支持,推进‘劝耕贷’农业担保全覆盖,并支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破解制约县域发展的资金瓶颈。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整合归并,创新省级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通过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模式,参与县域产业的股权投资,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进一步完善区域政策,对县域经济给予倾斜,支持深化南北合作共建产业园建设,完善帮扶制度体系,创新帮扶方式,变‘资金帮扶’为‘产业帮扶’,增强落后县域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