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民生账单”

记者 吴旋

过去5年,是我国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改善的5年,改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民生账单”,释放很多社会福利政策预期信息,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社保等民生热点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

郑功成表示,我国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惠及民生是很重要的标志。我国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时期,有很多民生问题要解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账单,释放很多利好信息。在收入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使广大群众收入增加,获得感提升。在教育方面,国家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体化”要求提出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尤其让农村儿童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将会产生巨大促进作用。在就业方面,具体表现在就业公平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上,其中消除性别歧视对于女性无疑是利好消息,消除身份歧视将提高农民工进城便捷和尊严。在社会保障方面,其中养老保险将要“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医疗保险方面则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将增强医保的公平性,解决长期困扰医保工作的管理体制不顺,行政管理职能不统一问题。医保方面另一个利好体现在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其中20元用于大病保险上。惠及群众享有更高水平医保,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说到具体红利,郑功成打比方说,增加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大多数人利好,国家让利,百姓受益。如提出让更多孩子享有教育普及强调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在就业公平上强调消除身份和性别歧视。社保利好变成所有人都将得到制度保障。建立中央调剂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核心要义是将地方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新回归到国家层面。养老金管控、调节,不是地方制度问题,而是国家制度和利益。养老金制度改革,包括多层次保险、企业年金、商业性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国家信用担保。医保将加快整合成为城乡居民共享医保,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养老医保整合为一体。今年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将覆盖全民,报销转移结算等更方便快捷。实施面向低收入的社会救助制度,兜底线、补短板,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也要提高。中央专项扶贫资金8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精准扶贫。

谈到将惠及农民工有哪些民生红利时,郑功成表示,在就业政策上,过去登记失业率只限于城市居民,今年首次使用调查失业率将农民工算在内,今年将落户人口1300万人,大都是农民工。在就业上消除性别、身份歧视,包括农民工同等待遇。在全民参保计划中,增加1亿人口参保,主要是农民工。农民工将纳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解决老年后顾之忧问题。农民工可在城市买房,租售同权,住有所居。此外,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就业机会更加公平,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住有所居等政策利好,特别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将更多增加农民工返乡、回乡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