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口红利下降,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遭遇挑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信托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力点就是有效助力供给侧改革。
一、通过并购信托业务助力供给侧改革
去产能过程中,除了利用行政手段关停落后产能,更多还需要依靠市场力量,通过行业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市场集中度提升以及行业过剩产能有效化解,有利于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条,促进行业培育具有一定规模、效益较好、品牌突出的大中型企业。
这些年,信托行业参与了不少并购重组业务,在此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三大类并购信托业务模式,主要是并购转上市模式,信托公司与产业资本合作,并购某类公司或价值资产,待资产经过整理、孵化后,再出售给上市公司,实现退出;混合投融资模式,信托公司为并购方提供并购贷款,同时也直接持有目标公司部分股权;并购融资模式,直接为并购方提供并购贷款融资。信托公司充分发挥“实业投行”优势,能够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提供融资、投资、财务顾问等多种金融服务,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消化过剩产能,提升信托行业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去”的能力。
二、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助力供给侧改革
我国存量资产较为丰富,为此国务院提出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要求。盘活存量有利于提升资产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信托制度具有破产隔离的作用,是非常理想的特殊目的载体,因此,在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信托行业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为此自2014年开始,监管部门加大资产证券化推动力度,这使得自2005年启动试点、金融危机期间一度停止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得到加快发展。监管政策面给予了更大支持力度,放松了审查程序,提高了发行效率,不断扩大基础资产范围,同时促进信息披露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个市场人气不断累积。
除了深入涉足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信托公司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深入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一方面,不断发展私募资产证券化,甄选优质基础资产,实现资产端与资金端良好匹配,同时利用结构化交易结构,满足投资者风险偏好要求,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托公司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轻资本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可涉足企业资产证券化,虽然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有券商、基金子公司开展,不过信托公司可以对于部分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事务管理服务,同时也可以有效整合客户资产,为客户提供资产证券化的低成本融资服务,诸如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已开始主导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产品,这是对于长期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模式升级和累计,实现了学习曲线的超越和升级,这正是其他信托公司所需要学习和追赶的方向,逐步打造资产证券化2.0版。
三、通过产业基金业务助力供给侧改革
未来,实现产业与金融最为紧密的方式是产业基金,有利于实现组合管理,分散风险;有利于通过对专业领域的深入化精耕细作,发挥专业优势,获得资产管理的超额收益分成;以基金化实现债权、股权多种资金运用方式,满足对不同交易对手的金融服务需求。
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型、信托型以及有限合伙人型,不同模式具有不同优缺点。未来信托公司业务发展基金化趋势显著,信托公司通过发起科技、新能源等主题产业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发起设立基建投资产业基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补充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通过发起设立不良资产投资基金,有利于协助实体企业去杠杆。信托公司已开始探索产业基金运作模式,诸如建信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中建投信托、中航信托等均开始以此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健康、软件、清洁能源等行业,寻求更为专业而深入的业务发展模式。
信托公司开展的产业基金主要模式有两种,其一是与行业龙头企业或者著名PE公司合作成立产业基金,信托公司主要负责资金募集、投资决策等工作,而合作方主要负责提供产品方案设计、提供投资标的和顾问服务;其二是信托公司直接投资于已有产业基金优先级或者充当LP等形式。
信托行业助力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由其制度优势决定的,更是由其行业发展和信托公司能力决定的,然而我国信托行业制度供给不足,信托公司资产主动管理能力不足,信托文化普及度还不高,信托行业更好地助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尽力弥补自身短板,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