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响扶贫战鼓 决胜脱贫攻坚

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陈利 记者 余惠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过后,暖阳照耀着大地,树枝上长出了嫩芽。

2月28日,湖北省团风县召开县委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团风县委团风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决定》。

2018年团风县将整体脱贫摘帽。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上下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最强的措施,坚决完成脱贫摘帽目标。全县深度贫困村由县委常委担任第一书记,副科级及以上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充实帮扶力量,全面决胜脱贫。

该县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扶贫,用科学的思维引领扶贫,用创新的精神推动扶贫,完善政策、责任、创新“三个体系”,形成攻坚格局。

“一切工作围绕脱贫,一切力量聚焦脱贫,一切措施保障脱贫。”中共团风县委书记李玲多次强调脱贫攻坚的“三个一切”已变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截至2017年底,该县完成脱贫销号16525户54926人,脱贫出列贫困村53个,还有存量贫困人口7818户15036人,存量贫困村19个。

政策先行,把脱贫放在心上

“我去年养殖黄牛60余头,出栏近30头,黄牛肉每斤38元,扣除成本,净赚10万余元,”团风县杜皮乡汪家畈村的养牛能手林来贵说:“这得感谢金融扶贫的政策。”

杜皮乡地处山区,当地人基本靠天吃饭,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基本老弱病残。54岁的林来贵一家5口人,两个女儿,还有一个因小儿麻痹症后生活不能够自理的儿子。“我儿子从出生开始,几乎每隔一两年要大病花费一两万元,再加上两个女儿读书,每年都需借钱度日。”林来贵说。

2015年林来贵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后,他利用县里金融扶贫政策资金发展养牛,不到三年时间成功脱贫致富。

团风县《关于进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下发两年多来,全县进一步规范整合扶贫资金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到2017年,该县金融扶贫政策已为3510个贫困户,发放政府贴息的产业扶贫发展资金11531.6万元。

该县建立起完善的脱贫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团风县精准扶贫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团风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团风县村级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精准扶贫到户政策的通知》等文件。

在政策的支持下,鼓励各乡镇、各村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积极发展产业,自主发展脱贫。

团风县团风镇马跑咀村利用该村地理环境,引进佳禾家庭农场投资100万元种植金丝菊100亩、欣成家庭农场投资220万元养殖澳洲白对虾、馨梦圆黑斑蛙养殖园投资200万元养殖黑斑蛙。在产业支持下,该村共有26个贫困户在农场和养殖场上班,平均每户增收8980元,该村54个贫困户陆续脱贫,还带动周边村15个贫困户就业。

在完善政策的同时,该县根据各级政策要求和脱贫攻坚实际情况,针对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专题调研,专题研究,出台《关于支持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行动若干政策的意见》《团风县奖励参与扶贫市场主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分类施策。

“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让党的扶贫政策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贫困户身上。”团风县县长何永红说。

责任上肩,把脱贫抓在手上

“要始终围绕全县脱贫摘帽这个指挥棒,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来抓扶贫工作。”新年伊始,团风县委书记李玲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指出。

对于脱贫攻坚,该县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制,县级领导直接负责包保脱贫重点贫困村,县直单位选派有能力干部下到贫困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和队员。每个工作队2至3人,工作队长、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驻村第一书记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在贫困村,全体工作队“五天四夜”吃住在村,进村入户帮扶脱贫。全县万名国家干部职工与贫困户“四双结对”帮扶。

“去年的产业奖补打到你的折子上没有?”“过年前散养的鸡卖的怎么样?”“1200只鸡苗款凑齐了没有?”……正月初七,团风县委宣传部驻杜皮乡三庙河村工作队走访到贫困户陈明成家了解近况。当天,全县各单位所有驻村工作队到村入户,执行“五天四夜”工作纪律,按照资料填写到位、走访宣传到位、政策兑现到位、产业发展到位、收入统计到位、搬迁落户到位、关心关爱到位、环境改善到位、社会动员到位、扶贫责任到位的“十到位”的要求开展工作。

每年年初,县委书记与各行业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签订了《团风县减贫脱贫军令状》。围绕当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完善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主体责任网络。及时调整包保乡镇县级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及队员和“四双”结对帮扶干部。

2017年,完成脱贫人口2264户4951人、脱贫出列贫困村10个脱贫任务。

根据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要求,该县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2017年全县脱贫摘帽工作责任的通知》《团风县脱贫攻坚督查工作实施办法》《团风县2017年乡镇扶贫攻坚工作竞赛方案》,将扶贫攻坚拉入该县年度考核以及全县扶贫、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旅游发展“四大竞赛”活动中,每季度一考核,每季度拉练,每季度一排名。对扶贫排名靠后的乡镇,县委对主要领导对乡镇党政“一把手”进行约谈,迅速整改。

针对在数据信息、“两率一度”、扶贫资金等三方面问题,团风县制定《团风县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关于县级领导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调研、检查、督导的通知》《关于扎实做好干部驻村入户帮扶工作的通知》《团风县2017年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实施方案》《关于县级领导到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工作的通知》《关于脱贫攻坚“夏季攻坚”再战一个月的通知》,制定《团风县2017年统筹整合精准扶贫资金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层层压实责任,让每个扶贫干部真扶贫、扶真贫。

突出扶志,让脱贫持久长远

扶贫关键在扶志。脱贫最终要贫困户志在脱贫。

如何扶志?团风县学习借鉴河南兰考建立扶贫“爱心超市”的经验做法,率先在湖北省内以乡镇为主体创办“爱心超市”。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创新,团风将扶贫“爱心超市”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货品除发动社会捐助外,由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兜底采购,满足贫困户需求,超市管理员为公益性岗位人员,不盈利,保证公正、公开;增加贫困户获取积分的方式,降低门槛。

在团风县马曹庙镇镇政府大院内的“爱心超市”里,有粮油区、日化区、衣物区、家用小电器区、捐赠区和扶贫政策宣传区,米、面、油、盐、调料、衣服、小家电等物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每件货品都明码标“分”。

春节前夕,几个贫困户村民正在里面随意挑选着商品。来自该镇百福寺村70岁的低保户何大佑挑选好物品后,拿出一张红色的卡递给超市管理员。“1壶食用油60分,1提卫生纸13分,一大袋洗衣粉10分,共计83分,”管理员一边刷卡一边对何大爷说,快速在本子上记录着,随后将卡递给何大爷,“余下23分。”

“去年挣的近百分快用完了,要多参加村里的扶贫活动,多挣分了。”何大爷边说边接过卡。

自2017年8月开始,这一幕在团风县“特殊超市”里每天都在发生。

这个扶贫“爱心超市”,由镇政府建设,该县每个乡镇一个,主要营业对象为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爱心超市”通过一户一卡“爱心积分卡”将四者之间联系起来,根据贫困户参加创业发展、生产劳动、户主会议、“六净一整齐”活动等情况,实行量化打分,每户基础积分为100分,全年总积分不超过600分,贫困户凭积分卡到超市兑换相应生活物品。目前,每个乡镇都建设有精准扶贫“爱心超市”。

为扩大“爱心超市”的作用,团风县还创新推行帮扶工作培训考试制度和贫困户户主会议制度,在贫困户中开展门前净、厅堂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屋内外摆放整齐的“六净一整齐”活动。帮扶工作培训考试制度,每两个月对全县各村扶贫工作队、村干部等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每季度举行一次业务知识考试,促进帮扶干部全面熟悉、充分掌握扶贫政策,提高帮扶工作水平。贫困户户主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贫困户户主会议,采取“5+X”模式,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针对扶贫中具体问题,有效沟通,切实解决贫困户参与扶贫不积极、对扶贫政策不清楚、对帮扶不满意等问题。

“爱心超市”的建立既为贫困户提供了便捷服务,又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据了解,团风的“爱心超市”已惠及全县2.5万贫困户。

“2017年,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1.73%降至4.62%。贫困户应享的医疗、教育、低保五保、产业奖补、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优惠政策足额兑现到位。2018年团风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县委书记李玲、县长何永红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