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解决水泥产能过剩

贾谨嫣 记者 吴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必须从本质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更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和能耗指标,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海螺集团荻港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来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泥行业目前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首先,熟料产能过剩,能耗高的落后产能仍较多,2017年水泥熟料产量为14亿吨,产能利用率为65%,尤其是华北、东北、西北区域产能利用率在60%以下。其次,熟料产能集中度不高,2017年熟料产能集中度达58%,但与中国水泥协会提出熟料产能集中度70%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再次,低标号水泥比重大,2017年全国水泥产量23.16亿吨,熟料产量为14亿吨,水泥熟料比为1.65:1,导致整体市场呈现出恶性竞争,建筑物质量周期得不到保证。最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需调整。2017年,水泥行业效益改善得益于供给侧改革。但仅从环保角度管控,拉动了水泥价格,没有从本质上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政策没有落到实处,还停留在去产量层面。

张来辉认为,必须从本质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更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和能耗指标,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将使企业有改革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努力降低成本的动力。解决水泥产能过剩问题的治本之法应该是市场的重新洗牌、优胜劣汰、逼迫落后产能出局,从而重新达到平衡。

张来辉提出四条具体建议:

落实水泥熟料去产能政策,提高产能利用率。对没有矿山资源和日产2000吨熟料生产线实施关停,并逐步关停日产4000吨以下熟料生产线,淘汰熟料产能3927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使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80%,水泥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65%。

加快推进全面取消32.5级标号水泥。提升水泥品质,通过提升水泥标准淘汰部分落后产能。

错峰生产和大气治理实施差别控制。在管控过程中,设置更高排放限值和更高的差别电价,提高污染物排放低和能耗消耗低的企业的开机率。同时,提高标准加速落后产能退场进程,倒逼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持续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设立去产能专项基金,保证退出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设立和运用专项资金建立去产能市场化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存续企业利用去产能专项资金奖补退出企业,保证退出企业员工的基本得益,平稳快速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去产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