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因此,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发展始终关系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命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就是要奋力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牵挂农民、关注农村。
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第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体谋划,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首先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等;其次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第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我国农业在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在产量增加中部分农产品出现暂时性或阶段性过剩,玉米等库存偏多,但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大量进口,农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着力围绕人的需求发展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求,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农业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其次必须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产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第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核心是发挥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是农业经营规模过小,无论是先进科技成果应用、金融服务提升,还是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都要以一定的经营规模为前提。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要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在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方面,都有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倾斜的相关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农业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要成为美丽的乡村,惠民富农政策要落到实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