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姐和她的梦想

溪边偶尔还有残雪点缀,但浅草早已穿沙而出,风虽然还带着寒意,但路边的枝芽有的已是蓄势待发……在一个岔路口,我下了车,打望了一下田野、山林,跟一个骑摩托的老乡打了个招呼。他停下了,问我是不是有事。我问去英姐那儿怎么走,他有点茫然。我说就那个养五黑鸡的邓江英,他一拍大腿,怪我怎么不早说清楚。他说那这英姐可不简单了,真是服了她的,又指了一下前边桥头一块立着的指示牌,要我跟着他走就是,一会就到了,他就是去她那买鸡过年的。

小溪清澈明净,哗哗流淌,山林间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新打的水泥路沿着小溪往山的深处蜿蜒而上,不时的一声鸟鸣,让山林显得更加幽深。走了10多分钟,在一个山垭口,一道山门赫然入目。

在吱呀声中,那道双扇的大木门缓缓打开,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高挑的女子。她浅栗色的披发,绿色的长呢绒外衣,藏青色的裤子,红扑扑的脸,大而亮的眼睛……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妻子悄悄跟我说,没想到,这英姐还是一个大美女呢。

进了山门,右侧是一排单层的砖瓦房,中间一间的门口挂着“浏阳市长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淳口镇炉烟村贫困户技能培训中心”等几块金色的牌子,与砖瓦房并排的是一溜蓝色的两层工房,左侧是一畦畦的菜地,菜地上面是一口接一口的鱼塘,梯田似的,前方是一块水泥坪,坪的前边是苍翠的林木,极目处是高耸的山峰。

房子跟前,一盆木蔸火正熊熊燃烧着,不断地爆出火星。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正边说边比划着,几个围火而坐的男人或神情专注地听着,或不住地点头,或面带疑惑地眨着眼睛。英姐说他姓邱,是她的先生,邻里都叫他辉哥。

英姐说她早年南下广东,做过工厂高管、房地产销售等。10年前,她得知到老家山上有几百亩田地全荒了,想到了利用起来做种养业,便和辉哥商量着将这些田地流转过来。当时,流转还是个新鲜事务,好不容易才一家一户地做好工作,签了流转合同,并联合几户村民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接着是置办农具,请来挖掘机,耗时3个月才打通了上山的路……由于多年无人耕种,田地里都已长满了小碗口粗的杂柴,要砍完烧掉才能利用,为了省钱,需要每天上山砍,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在山上搭建了一个竹棚,晚上就住在棚里,没有电,就打电筒,点蜡烛,没有网络,只有硕大的蚊子,蛙虫的鸣叫和满天的星斗……刚开始住山上,天一黑就害怕,但怕也就一下,因为没时间去怕,一倒下就能睡着了,实在太累。她说着眼睛就红了,湿润了。

垦荒之后,开始栽下大量的杉树和红叶石蓝、红豆、木瓜等,结果没赶上好时机,2012年英姐只好又外去打工挣钱,2016年再回到山上,引进五黑鸡来养殖,在政府和扶贫单位的帮助下,盖了6栋鸡舍、2栋仓库,并首批引进了1万只小鸡,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入股,公司分红。2017年,公司出栏五黑鸡1万只、绿壳蛋20万枚,已全部分红到户。英姐说着,满眼的自豪和欣慰。

辉哥领着我走进了山沟,看到了他当年栽下的尚未出售的一些苗木,听到了隐没在柴草中的铃铛和羊的咩叫……当他走近鸡舍时,鸡从四面的山上跑来,飞来,很快就黑压压的一片。站在鱼塘边,辉哥指了指四面的山,说这就是希望,就是未来。

我问英姐,为什么要回来做种养?又为什么不改初心?她说最初只是不想让田地荒芜,后来想着如果公司大了,那乡亲们有的就不用去外地打工了,而如今想的是如何带动乡亲们一起干,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离别时,英姐说她的种养梦是已经圆了,但还不够,还要扩大规模,又说她还有一个梦,那就是要让每一个来炉烟的客人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每一个炉烟人能记得住乡愁,因为乡村美则中国美!

真棒!我由衷地为她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