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两会已画上圆满句号,新的征程正在开启。民生话题在闭幕会后的总理记者会上“唱主角”。
“放管服”改革要放多少?怎么管?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今年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即六个“一”: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
要放得开,还必须管得住、管得好。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就是要管住市场秩序,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乃至于搞不正当垄断的,就要把它驱逐出市场,甚至严加惩罚。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扰民。
如何面临就业挑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就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乡就业状况,也可以说这是自加压力。
今年城镇实际新增劳动力人口是1500万人到1600万人,而目标是至少要保证1100万人就业,但方向是1300万人以上。促进农民工就业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今年至少还要新增三、四百万农村转移劳动力,对此,要责无旁贷地为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是历史新高,还有近500万人中专毕业生,加上近百万复转军人和去产能转岗职工,必须努力保障他们的就业,绝不允许有零就业家庭出现,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特别是培育新动能。
如何破解因病致贫?我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很多是因为大病致贫,或大病返贫。要在巩固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把治大病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这几年我国创新体制,把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法则”,放大资金效应,使更多的人享受大病医保,去年就有1700多万人。
今年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的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至少要使2000万人能够享受大病保险,而且扩大大病保险病种。同时要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大病患者能够方便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怎么解决两亿多人的养老问题?从全国范围来讲,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能力的。去年末企业职工养老基金的结余是41000多亿元,当年也是收大于支。我国还有养老金的战略储备,就是社会保障基金拥有的资金在增加,去年达18000多亿元,完全可以保证全国范围内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还要推进这个领域的相关改革,像今年将实施养老金基金调剂制度,中央收取3%统筹调剂,以后还会有所提高,以弥补有些省养老金可能会发生的不足。同时,还会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收益来增加社保基金的总量,不仅使它安全,而且拓展盈利空间,这些都是保证老有所养的“定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