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率增长尚需努力

韩文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说:“去年,全国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万亿元,利润达到2.9万亿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4.7%和23.5%。其中,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是26.4万亿元,实现利润达到1.42万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3.3%和15.2%。这都是这五年来最好的一年。”看到这个成绩单,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不仅仅是因为国有企业取得了五年来的最好成绩,还因为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到了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

任何时候都要看到中国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看到中国经济所获得的快速增长。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短板,并要尽快补上短板。那么,这里短板是什么呢?就是利润率。50万亿元的营业收入,2.9万亿元的利润,利润率是5.8%,显然5.8%的利润率是太低了,这还是比2016年增长了23.5%的结果,而且是五年来的最好成绩。单拿央企来说,中央企业去年的营业收入是26.4万亿元,利润1.42万亿元,利润率为5.4%,这同样是比2016年增长了15.2%的结果。显然,我们尚需努力。

如何努力呢?那就是尽早按照中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来改变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状况。5.8%或者5.4%的利润率说明产品大多不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或者说只有很少部分的企业拥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属于低附加值的低端品。千万不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摆设或者把它当成书写成绩的篮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的顶层设计,如果用一句话简单表述,就是提供有效供应满足有效需求。如果用两句话来表述,就是要么进行科技创新,要么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国有企业现有状况推理,估计平均利润率也不会太高。所以,不光是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企业是否强大,是否健康,除了营业收入,还要看一下利润率。如果利润率很高,就说明产品属于有效供应,可以继续做强做大;如果利润率很低甚至亏损,就说明产品属于无效供应,要赶紧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否则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或被政府出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终于到来了,应该说来之不易。40岁的企业或者诞生在新时代的企业不能像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那样生产和生存。“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就是要把摆脱途径依赖,化作现实的行动。高质量发展阶段显然不会永远接受全国企业平均5%左右的利润率,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