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民意畅通桥

记者 戚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已通过省级督导评估,但乡镇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仍相对薄弱,教育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政务中心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温暖群众的心……日前,记者从四川会东县了解到,自从2017年7月以来,会东县推出了乡镇“惠民台账”和县级机关“电视问政”两档栏目,县域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机关党组书记渐次面对电视镜头当“考生”,晒业绩、亮政策、直面来自群众的质询。

利用电视这一大众化媒介平台,会东县委、县政府选取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循着“民生问题收集—解读惠民政策—群众代表提问—现场解答提问—后期跟踪监督报道”原则,组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将部门和乡镇的各项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每个班学生太多,担心老师管不了这么多孩子,影响孩子成绩,有什么办法解决吗?”面对家长提出的大班额问题,会东县教育局党组书记高俊松表示,目前已制定“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目标是在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高俊松承诺,将加大教育板块的投入力度,全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配备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逐步缩小校际、城乡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一段时间里,政务中心还偶有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在回答村民代表提出的阳光政务问题时,会东县政务中心主任李明聪表示,将认真查摆问题,开展“联群众、转作风、提质量、增效率”专题教育活动和微笑服务活动,提升干部职工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从思想根源上切实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

自2017年7月以来,“电视问政”率先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规划建设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孩子入学、医疗卫生、林权纠纷、扶贫移民等问题入手,由国土、教育、卫计、农牧、食药工商、政务中心等部门主要领导直面社会热点焦点,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乡镇党委书记做客“惠民台账”,晒出本乡镇在产业经济、民生改善、扶贫攻坚、重大项目、基层党建等领域的工作措施、工作计划和工作成效,接受人民点评。

“电视问政”和“惠民台账”两套惠民组合拳的推出,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在会东县委、县政府和42万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民意畅通的桥梁。

挖坑、埋管、填土、树杆、拉线……元旦前后,乌东德镇的党员干部就忙开了,被全镇群众所诟病的脏、乱、堵的街道正式破土改建,老街换了新颜。另外,在乌东德镇党委《惠民台账》播出后,该镇一碗水村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实现《村规民约》民定民管民遵。

乌东德镇只是会东县20个乡镇党委书记向群众“晒”台账、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全县20个乡镇结合《惠民台账》迅速行动起来,嘎吉镇大力推广“一亩烤烟五只羊、种养循环产业强”的模式,走烟—草—畜—有机肥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促进黑山羊养殖业、烤烟产业提质增效;小坝乡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龙头,大力发展牛羊、家禽等规模化养殖;鲁吉镇结合沿江旅游业发展规划,打造蚕桑新亮点,在集镇周边地区,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发展桑葚酒、桑叶茶、蚕蛹等特色饮品和食品,提升蚕桑业的整体效益……

截至目前,会东县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播出了12期电视问政、13期惠民台账,增进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群众对领导干部满意度提升,构建起更为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干事氛围。“惠民台账”“电视问政”无疑是会东县另一种形式的政务公开,既加大群众的知情权,又帮助政府明确解决问题方向、坚定解决问题决心,更在推动问题破解的过程中挽回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