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企业用工急 解工人务工难

郑素描 卢雅娟 记者 黄长秋

近日,52名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的务工人员,在福建厦门同安区正式入职就业。这是2018年,在同安区—康乐县对口帮扶劳务协作中,首批到同安就业的康乐籍务工人员。

去年7月,同安区启动了与康乐县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工作,并于8月初通过了《同安区—康乐县劳务协作方案》。此后,同安区人社局多次赴康乐县与当地人社部门对接,分别签订了《同安区—康乐县劳务协作协议》,举行了“同安区—康乐县劳务协作站”揭牌仪式、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仪式、同安区重点企业现场招聘会、就业创业对口帮扶座谈会、校企对接座谈会。通过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共接收临夏籍务工人员251人,其中康乐籍务工人员215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期,共涉及439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16人。此举在缓解同安区企业缺工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康乐籍务工人员收入,也力促建档立卡户早日脱贫。

为引导本地企业接收康乐籍务工人员,并确保员工到同安后能够安心工作,同安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同安区关于落实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若干意见》,对首次到同安就业、并稳定3个月以上的康乐籍务工人员给予补贴,包括每人每月500元的食宿补贴,每人一次性400元的交通补贴等。

不仅工人有补贴,招聘康乐籍务工人员的企业也有奖励。据蒙发利公司管理部经理何兵介绍,公司每招聘一名康乐籍务工人员,并稳定3个月以上的,政府有500元的劳务协作奖励,此外还有社保补贴、外出招工补贴等,这些举措有助于解决企业缺工、稳定工人就业等问题。

康乐县人社局副局长侯树文告诉记者,同安为康乐的务工人员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在生活方面也能保障到位,有效帮助了贫困的务工人员脱贫致富。去年215名康乐籍务工人员到同安就业后,他们老家的生活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改善。

3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厦门麦丰密封件有限公司。去年11月30日该公司上岗的康乐籍员工马俩西夫妇工作已十分娴熟,近4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原来在老家,马俩西除了干农活,就是做零工,收入不稳定。如今,夫妇俩到同安就业,每个月有9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经济上有了保障。“来这里工作,我们都很满意,比以前轻松。公司还专门给我们开了清真食堂,很方便。最重要的是,夫妻俩能天天在一起。”马俩西的妻子马麻鸡说。

为了让康乐籍务工人员能够安心工作,同安区精心挑选了用工企业。各用工企业也花了很多心思,在康乐籍务工人员到岗之前,不少企业就组织学习,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康乐籍务工人员多是回族,在饮食习惯上与同安有较大差异。麦丰公司专门在厂区腾出一个地方,设了清真食堂,并为员工提供每天14元的补贴。

同时,用工企业还为康乐籍务工人员创造了集中居住的条件。上周一才到麦丰公司上班的马丽娜说,这么多老乡住在一起,有什么事可以互相帮助,大家更安心了。此外,企业还组织康乐籍员工出游、鼓励他们参与企业内部活动,让他们真正融入新环境。

一系列的举措,让康乐籍务工人员能够安心和舒心留下。麦丰公司管理部经理温欣鼎表示,去年公司招了29名康乐籍员工,大部分都能适应,有25人留下。而康乐籍员工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等特点也让用工企业赞不绝口,有效补充了企业的用工缺口。因此,今年春节过后,在同安区人社部门的组织下,麦丰、蒙发利等企业又一次前往康乐县进行招聘,新一批52名康乐籍务工人员已于3月12日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