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新型节能热炕,综合热效率可由原来的45%提高到70%以上,室内温度可平均提高8度左右,每户每年可节约柴草等2吨左右
每个土炕改造资金1200元,其中农户只需自筹200元
专项资金320万元,实施4000个农户土炕“炕改电”试点工程
记者 牛新建
填(煨)土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北方农村冬春季取暖的主要方式。每年冬季,在广大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会冒黑烟,刺鼻的烟味不仅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空气质量,破坏农村环境,同时增加人力财力负担。
为彻底解决“炕烟围城”问题,减少填(煨)土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去年以来,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环保局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积极争取市环保局专项资金320万元,与兰州华能生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在和平、来紫堡、金崖等乡镇实施4000个农户土炕“炕改电”试点工程,每个土炕改造资金1200元,其中农户只需自筹200元,因投资小、节能取暖效果明显,非常受群众欢迎。改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水暖炕,一种是碳纤维暖炕,由农户自愿选择。改造后的新型节能热炕,综合热效率可由原来的45%提高到70%以上,室内温度可平均提高8度左右,每户每年可节约柴草等2吨左右,节能取暖效果非常明显。
在改炕工作实施初期,群众大多对改炕效果半信半疑。为推动改炕工作顺利开展,使这项惠民工程尽快落地见效,该县环保局与各相关乡镇和改炕实施单位紧密配合,齐抓共管,通过入户宣传、开会动员、现场演示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改炕工作,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动员村社干部和党员带头改。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群众看到改炕效果明显,再加上投资小,群众参与改炕的积极性迅速提高,为完成改炕试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前,榆中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对相关乡镇改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随机走访了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刘家坪社几户农户。刘家坪社大多数农户采用的是碳纤维暖炕,只需要在睡觉前1分钟打开电源,设定好温度,就可以睡上暖被窝。电炕带有智能调节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温度,睡觉前设定好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就会自动恒温,即方便又干净。农户张大娘说:“以前土炕都要靠填炕来取暖,早晨一次,下午一次,就怕熄火,费时又费力。现在一觉可以睡到大天亮,不用再填炕了。”而患有气管炎的王女士对“炕改电”工程更有感触,她说,以前一到冬季,整个庄前屋后都烟雾缭绕,自己本身有气管炎,天天感觉嗓子不舒服想咳嗽,这几天周边邻居都安上电炕,明显感觉好多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一步县环保局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省、市环保部门争取改炕项目资金支持,力争用2~3年时间,将此项惠民温暖工程普及到千家万户,做到应改尽改,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获得更多的环境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