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路径

赵宝利 王永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普惠金融可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是服务农村基础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农业周期长、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较高、服务涉及面广是普惠金融创新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进一步改革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方式,带动和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飞跃,成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首要问题。

一、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现状

(一)农村市场金融供求不均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现代农业生态园、民俗风情村旅游等,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要做大做出成效,其资金需求总量就会加大。农村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链的延伸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农村普惠金融进行差别化的服务与支持,创新服务和结算方式。服务内容从过去单一的存贷款业务转向支付结算、个人理财、金融咨询等业务,以适应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需求。

但是,由于农村支付环境、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创新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贷供给量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尚不健全,回报率也比较低。农村信用社长期承担支农业务,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偿,资金投放能力有限;新兴的村镇银行向农村信贷倾斜的力度不大,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方式单一,金融工具、金融产品较少,支付结算功能欠完善,使得农村信贷政策发挥不充分。

以种植养殖业为代表的农村主导产业的投资和收益周期长,回收期往往需要1年以上,而传统农村信贷仍以短期或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比重过小,不能根据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难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资金需要。

(二)普惠金融差别化服务力度较小

要实现金融服务差别化,就要立足于对农村经济、农民生活需求、农事实际需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加大对金融机构、金融自助机具的合理开设、布局,对金融产品进行适当改良,按照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把握农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将农村金融理解为城乡互动、服务三农发展的金融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功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尽快改变农村金融服务落后的现状,推动城乡金融和谐发展进程。

(三)农村政策导向机制仍需完善

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应紧跟农村政策。而农村政策应着重从法律制度、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增加养老、医疗、教育保障等农村服务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引导农民用足、活用政府财政的惠民政策。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精准帮扶成效,辅之以金融信贷支持,着力为农民创造条件、提供就业机会,为让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打好基础。

二、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着力点

(一)强化基础,完善普惠金融管理体系

加大管理力度,明确方向,突出服务农村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强化金融机构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努力构建适合农村建设的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普惠金融差别化服务体系。

发挥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主要作用。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互利优惠政策,引导新兴的地方商业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的信贷政策向农村倾斜,增加支农信贷投入,支持新型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及工农商贸综合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二)金融创新,为农村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各金融机构要以农村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出符合农村经济、市场定位的信贷产品,改进服务方式,延伸金融服务链条。

创新信贷产品,应完善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贷款为补充等差别化的信贷品种。扩大农村消费信贷,积极探索农村农机具、助学贷款等新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开展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应大力宣传支付宝、支付通、E支付等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安全使用,严防电信诈骗,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农村金融服务超市。

(三)完善制度,确保农村金融供给长效机制

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

在货币政策实施上,对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降低机构准入门槛,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更大的利率自主权。搞活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跨区域设立机构和经营业务,稳步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农村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四)防控风险,健全农村普惠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按照“政府政策扶持,公司商业运作”的模式,积极发展以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为主要功能的多种类型的农业保险机构,不断增加农业保险产品险种,扩大农业保险种类覆盖面,向农民提供基本的农业保险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器的作用,降低农业信贷风险。

同时,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再保险机构和农业巨灾保险机构。在农村,根据农村特点和农业的实际需要,培育多种类型的担保机构,构建以商业性担保为主,互助性和政策性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平等竞争、有序发展的信用担保机制体系,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凤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