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琳 詹国兵 记者 黄长秋
地处福建北部大山深处的桐坑村,有着630年历史,民房依山而筑,饱经地质灾害之患,特别是经受2010年“6.18”特大洪灾后,更让村民提心吊胆,也让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童忠喜寝食难安。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始终牵挂着这个财政收入基本为“零”的小山村,梦想着把它建设成为村民的“幸福家园”和全面小康的美丽乡村。
为了这个梦想,他坚守了20多年,连任了6届村支书,任职了1届村委会主任。2014年,精准扶贫异地搬迁、旧村复垦、土地增减挂钩、造福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上级一系列扶贫新政策的出台让童忠喜看到了希望,2015年,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利用上级政策叠加+村民自筹补足这个办法来解决新村建设资金难题,终于打响了整村易地搬迁“攻坚战”。然而,万事开头难,动员搬迁更难,何况要动员全村219户整村易地搬迁。
童忠喜敢于担当,善做群众工作。他想出了“说、看、算”等很多办法来做村民思想工作,把村两委干部和小组长分成5个组,带头走家串户,把搬迁的理说透,同时在村里显要位置展示桐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让村民心“动”,与村中有威信的“能人”一起为村民“算账”,让大家清楚明白“盖房子要花多少钱”“能得到多少补助”,村民的担忧慢慢消除了,建新村的热情点燃了,纷纷行动起来。心怀美梦的童忠喜亦一心创造最美的现实。尽管桐坑“地无三尺平”,童忠喜善于借智借力,请来了市规划部门,结合桐坑山和水的特点,统一规划新村院落式新房,依山分成四个平台错落而建,共有74幢,每幢住2户,每户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一方面,让规划部门设计3幢“4+1”经济式套房,供经济较困难的村民选择使用,使村里11户贫困户几乎不用花什么钱也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搬迁没有落下1户。
同时,他还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使桐坑新村被列入了第18批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2017年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并与有关部门进行对接,提前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包括道路硬化、人饮工程、雨污分离、美化绿化等项目,实现新村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如今,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桐坑新村已进入室内装修、管网铺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村民可搬迁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