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苑庄镇告别“空壳村”

刘长春 记者 陈曦

本报讯 日前,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出了一份名单:马庄村流转2000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村集体增收21万元;前苑村盘活闲置资产,村集体增收32万元……去年以来,23个行政村全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共实现集体增收56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该镇实施“破零扶强”工程,立足镇村实际,精准发力,大力兴办工业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着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效能。

该镇召开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年度考核体系。鼓励各村因村制宜,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全面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开辟多元化集体增收渠道,使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增收特别显著的管区和村,明确奖励办法。每个管区有一个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的,奖励管区和村各2000元;增收5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元;增收3万元以上的,奖励500元,以提高管区工作人员和村“两委”成员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苑庄镇党委书记李振生表示,各村要探索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结合本村实际,确定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分析研判,对基础较好的几个村,首先“点一盏明灯”,确定增收渠道。王庄村确定了利用省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入股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走蔬菜种植规模化的路子;官庄村、大秦村等利用342国道穿村而过的优势,采取土地入股和租赁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建立工业园区;作里村、马庄村通过该村的种粮大户、南方包地商较多的优势,实行土地流转、土地整理、集约化经营,增加集体收入;前苑村、毕村利用紧靠镇驻地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集体资产,让农民得实惠、村集体见收益。

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该镇多次组织交流座谈会,邀请集体增收先进村做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为各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协作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通过经验分享,解放了干群思想,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