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快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记者 戚原

本报讯 3月3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召开挂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四川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蹄疾步稳,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不仅拉动了开放型经济增长,而且推动了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务服务、法治环境等创新发展,四川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2017年,四川自贸区新设企业2.2万家、注册资本3100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4家、占全省总数的1/3;自贸试验区片区所在的成都、泸州两市2017年进出口增长49.1%。目前,累计新增企业3.4万家、注册资本突破4000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家以上。

中央赋予四川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启动,形成200余个实践案例,21项典型经验上报国务院联席会议办公室,率先在全省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多式联运“一单制”、中小科技企业“双创债”、中欧班列集拼集运等创新制度让企业获得感较高。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牛鼻子”,制度创新“放管服”案例占50%以上,首批33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各片区,99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四川自贸区坚持把投资贸易便利化作为制度创新的重点。99%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备案材料减少90%以上。2017年成都关区进口、出口平均通关时间7个小时、0.6个小时,较上年分别压缩53.5%和49.6%。建立川粤自贸试验区合作机制,与17个城市开展政务服务异地互办合作,与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开展集拼集运联动试验,与昆明、六盘水共建无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