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
一年一度清明时节雨纷纷,然而今年的清明似乎没有落雨的可能,天气预报表示阳光明媚将持续到节后。但是这又有什么要紧呢?怎样的天气大抵都不影响采摘清明草来制作清明果的。那新鲜的绿油油的汁液和在糯米粉中,制作出的清明果带有特殊的清香,一粒下肚,齿颊留香。我更喜欢陈年的清明草煮出的汁做成的黄澄澄的清明果,让人有对过去的念想。
我对过去最深的念想,还是有关吃的。曾有导师在课堂上言:饥饿感,于现在丰衣足食的你们是体会不到的。然后还列举了电影《一九四二》的场景式经历。
饿殍遍野的年代对于今天的人们的确是遥远甚至不可理解的,历史上著名的糊涂至极的晋惠帝司马衷面对饥饿的人们,竟言“何不食肉糜”,虽然今天未必有如此荒唐之人,但是对于饥饿确实难以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然而我却有那么一段非常的饥饿经历。因兄弟姐妹众多,在我还未进入学堂之前,已经耳濡目染初识文墨,所以除了玩耍,唯一的爱好便是艰难又兴奋地“啃”父亲束之高阁的书籍。记忆中有一本古医书,我甚是痴迷。
医书带给我的魔怔便是,几十年对野菜的偏爱。小时候我对岐黄之术很是感兴趣,那些针灸之术和草药辨认及偏方式的中医用药令我痴迷不已,我清楚地记得我拿了一根针按照书上所说的穴位扎自己。我把那本书熟记于心,时常自作聪明行望闻问切之举,最重要的是,见着野花野草就要比对辨认半天,然后要亲自尝一尝。幸运的是,没有被毒死,反而延续下来喜爱吃各种野菜野果的习惯。
我所要讲的饥饿感与书大有关系,书名已经不记得了,是一本杂志。那年我大概只有八九岁吧,父母因为工作关系调离了家乡,当时情况不允许带我们走,因而只能留下。
我们感到茫然,但是年少无畏。父母定期给我们送来米粮,可是菜却是难以供给的,还有父母忘记了发育中的孩子是如狼似虎的,饭量一天比一天猛增。然而那时的我们只知道不够吃,也没有向父母要增加粮食的分量。因而问题就来了……
有一次似乎是断炊两天了,父母还没有送来粮食,我们又是很乖巧腼腆的孩子,不知道向叔伯婶娘们去告借,没吃饭的我自是饿得有气无力了,但是每日的看书事却是没有歇下。
真是相当的戏剧化,在我饥饿难耐的时候,竟然又这么一篇文章带着图画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大碗热腾腾的米饭冒着诱人的雾气,旁边搁着一双筷子,似乎你拿起筷子就能把香喷喷的米饭扒拉进嘴里。天啦,我着实狠狠地咽了几口口水。
我几乎能预计到文章的下文将会涉及到什么,但是我欲罢不能,既想知道故事情节,又按捺不住吃了书中饭的冲动。人在饥饿的时候看见或者听见与食物有关的,都会感觉更加地饥饿。我那幼小的心在权衡,该怎么办呢?
我还是无法抵挡诱惑,一种痛苦的诱惑。故事很有趣,一个吝啬的大财主,虽然家财万贯却不舍得吃穿,生活过得像个乞丐,而且相当的狡猾。镇上有一家烤鸭铺子,色香味是远近闻名,财主是垂涎欲滴做梦都想吃上一只,但是要掏钱比挖他的心还难受,所以他想出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办法——他来到烤鸭铺子,先吞了吞口水,然后对烤鸭师父说要买一只肥肥的鸭子,于是乎,他左挑右选把所有的烤鸭都摸了一遍,弄得满手香喷喷的鸭子油,然后,表示没有一只是合意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财主回家了,盛上满满的一大碗米饭,然后吸吮一下手指就吃一口饭,一碗饭吃完他舔干净了一只手的五根手指。财主满意地说,味道真不错,剩下的“烤鸭”下餐再享用吧。
我狠命地咽吐沫。油晃晃的烤鸭啊!我恨不得把它从书中扯出来,大快朵颐。强撑意志继续看下去:财主满意算盘打得真不错,既尝到了烤鸭,还没花银子!大约是老天看不惯这吝啬的行为,财主家有一只大狗,常常是饿得皮包骨头,估计心里也恨着财主的,当财主吃饱美美地躺在床上,美美地做着下次吃烤鸭的香甜美梦时,这只饥饿的大狗也想一尝美味,于是它也毫无遗细地把财主的烤鸭指头都吸吮了,有两根手指实在是烤鸭美味太足,因为操之过急竟然连财主的手指一块咬下了!这故事结尾连当时饿得发晕的我都觉得大快人心,忍不住拍手称快。
多少年过去,那是我记得最深的一篇文章,那烤鸭的香味至今我还能闻到,而那碗饭就像时刻挂在面前时刻能欣赏到的一幅画一样清晰。那饥饿的感觉让我一生难忘,所以对吃,对饭菜,我是有着敬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