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发布《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政策》从农民直接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支持农业防灾救灾、大县奖励政策八个方面,具体阐述了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十余年来,给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国祥表示,《政策》保持了原有的框架,也保持了往年惠农政策的延续性,体现了农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同时,《政策》对部分惠农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也体现了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决心。
从新增措施可以看出,《政策》在四大方面加大了支持强农惠农力度:一是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虽然种植业的调整从前两年玉米的生产结构调整已经开始,但是从今年起这个结构调整的范围正在扩大,包括对水稻的调节也已经在推进,而且从开始的小范围试点推向大范围调整。二是在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方面。今年对一二三产融合的支持方式将更加深入推进,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把一二三产都囊括进来。三是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增加了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四是在农业生态生产方面支持力度明显加强,根据我国“藏粮于地”的战略,把过去的生产方式向生产与生态相平衡的生产方式转变,也是今年最大的特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程郁认为,新政策主要集中在农业的“人、地、钱”三方面。在“人”的方面,重点加强了对农业新兴主体,职业农民的培训支持。在“地”的方面,加大了向生态和生产相平衡的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钱”的方面,财政支持从过去纯粹与产量挂钩的支持方式转变为以耕地基地保护为主,逐步向绿色生态补贴的支持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