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闪耀网络星火

记者 牛新建

时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甘肃陇南已成燎原之势。

礼县永兴镇龙槐村56岁的村民张加成告诉记者,“去年销售苹果6000多箱,销售额达到30万元。所有的交易都是我自己通过微信、QQ群、网店完成的。”同样,徽县水阳镇新柳村村民包建中的“新柳特产店”淘宝店铺去年销售额已超过8万元,除此之外,他还使用微博、微信、众筹等平台销售当地的特产。

目前,陇南已实现了全市城区和乡镇4G网络全覆盖、试点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实施宽带进村流量补助工程,贫困群众无法上网和上不起网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筹建西北首家电商学校——陇南电商职业技术学院,并依托学院、市内外电商培训机构及电商龙头企业,同时,对贫困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网货生产加工及网络宣传营销等知识技能培训,走出了“贫困户变电商、电商带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新路子。

陇南市商务局局长左占高说,陇南初步探索出了电商网店带动、电商产业带动、电商创业带动、电商就业带动、电商入股带动群众增收的“五种带动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店”建设,探索出了贫困农户创业型、能人大户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村干部服务型等建设形式,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的网店带动模式。

通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贫困户”的方式,将电商扶贫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将贫困户直接作为电商企业的供货商,贫困户按标准生产可供网商销售的产品,电商企业以保护价保底收购,确保贫困群众利益不受减损。通过鼓励、引导、扶持具有一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带头进行电商创业就业,带动其他贫困户就业增收。全市利用电商开展“双创”的人数达到18000余人,其中贫困户直接开办网店285个。通过打造电子商务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全产业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目前全市电商企业、物流快递企业、网货供应企业等经营主体,为全市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其中吸纳贫困户就业2万多人。

电子商务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广大贫困群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网络上什么好卖、什么能赚钱,就种什么、养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过去陇南只有核桃、花椒、木耳等为数不多的网货,现在已开发网络适销产品1100多种,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20多个,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截至2017年12月,全市累计开办网店13555个,微店9600多家,开展电商培训累计22万多人次,实现网络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基本建成了市、县、乡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其中县级运营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187个和村级服务点882个,创建和加盟电商平台累计达到32个。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陇南农产品的销售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成县核桃、武都花椒和橄榄油、文县茶叶、礼县苹果、两当狼牙蜜、康县黑木耳、宕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销量大增,价格提升,来陇南观光旅游的外地游客也大幅度增加,为农民增收和解决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表示,电子商务大大提升了陇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陇南真正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为全市招商引资、开放发展创造了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