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国 李勤 记者 余惠玲
本报讯 前不久,湖北省宜城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意见(试行)》35条,同时启动城市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拟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增划社区、“两委”组建、理顺权责、建章立制等基础工作,下半年逐步将新建社区移交社区工作委员会统一管理。此举是宜城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拉近党和群众心灵距离的的创新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区人口布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区工作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当前服务群众的需求。宜城市在社区改革中,将按照“地缘归属、习惯认同、因地制宜、管理便利”的原则,将城区科学合理调整划分为四类社区,即以鄢城14个社区为主体的传统型社区,以单位家属院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以破产改制企业原有职工生活院落为主体的改制型社区,以商品房和保障房住宅小区为主体的新型社区。同时,按照100户至200户的标准,因地制宜划分居民小组。
宜城市成立了社区工作委员会,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完成市委、市政府每年确定的管理目标;组织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服务;协助政府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绍就业和开展优抚救济等工作;配合协助相关部门完成有关工作任务;立足实际,依托社区资源编制社区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业,加快社区经济发展,繁荣社区经济;组织引导社区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开展职业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宜城市委书记郭静介绍,宜城就是围绕民意定目标、围绕目标找问题、围绕问题找办法、围绕办法加措施,通过加强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让每名干部、每项工作都融入群众,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百米”,通过真心办事、热情服务,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心灵距离,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