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伟伟
今年第一季度,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经济开发区喜讯连连:天明机械集团制造的全球首台套“8.8米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机成套设备”研发成功;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董事长张国良荣获了俄罗斯伊万·亚历山德洛维奇·格里什曼诺夫奖;正大天晴取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品注册批件,成为同时拥有两大抗乙肝病毒一线药物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的企业。
企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海州经济开区坚持以经济转型升级为方向,围绕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等重点工作,集中整合资源,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2017年,该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幅16.4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1.58亿元,同比增长5.11%;工业技改投资77.09亿元,同比增幅17.80%;实际利用外资4784万美元;新增规上企业7家。
建区之初,海州开发区的定位是工业园区,但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结构、城市功能定位都有了巨大跃升,产城融合将是新趋势,园区规划也必将进行全新设计。目前,该区成功完成了从简单加工制造到以新医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型。
为进一步提升海州工业经济发展能力,推动开发区区域整合和产业升级,海州区委、区政府做出了成立海州工业投资集团的决策部署,形成海发集团、瀛洲集团和海州工业集团“三驾马车”并行的投融资格局。工投集团由区政府注资,整合开发区原有的昊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源投资有限公司等相关国资公司后成立。去年11月18日,连云港海州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顺利揭牌。工投集团现有注册资本金6亿元,远期拟新增注册资本金10亿元,集团总资产55.35亿元,净资产35.18亿元。
海州经济开发区在践行以产业为基础,拓展城市空间和承载城市功能;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实现产业和城市相结合的“双转型、双升级”的理念和发展目标,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在下一步新一轮规划中,东片区突出新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业,西片区突出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石化流体设备等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产业。此外,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进行,打造宜居宜商多面开发的园区。
连云港市海州区委常委、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雪峰表示,海州经济开发区将按照“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和三区两城“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三年计划,以“四实”“四干”“三扛”“三将”精神,增强走在前的使命感、加油干的责任感和不能歇的紧迫感,全面落实“一年项目落地大突破、两年园区面貌大改观、三年核心指标翻一番”三大目标,做强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大支撑,实施产业升级、节地提效、产城融合和机制创新四大战略,力争到2025年海州经济开发区在江苏省83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进入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