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舒睿
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市,近年来,下决心将城市卫生整治到底。
“我们这儿脏东西都是以‘克’论的!”76岁的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冯庄村村民孟兴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用手指着村东头说:“那边是我们村部,几年前村里村外脏得很。草堆、粪堆、垃圾堆,到处都是。这两年好了,屋前屋后到处是街路、绿树和鲜花。”
孟老汉所说的“脏东西以克论”,可是大有来头。2015年7月,中卫市举办了全国城市深度清洁现场会,高度肯定中卫市将全市680万平方米的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划分186个卫生保洁责任区,铁腕要求每0.5~1平方米地段脏水脏物不得超过5克、不准停滞5分钟的“以克论净”经验。
这一深度保洁经验能否延伸至农村?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沙坡头区的冯庄村做到了。
要想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很不容易。冯庄村党支部书记朱爱华告诉记者,前些年村里村外环境条件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句话比较形象。村里抓结构调整、增收致富,村民们积极性都是一直高涨的,但一谈到抓环境建设,尤其是要“以克论净”,村民觉得都是婆婆妈妈的琐碎事,抵制情绪很大。
“无论村民怎样消极抵抗,村委会决心已下。深度清洁就是要一抓到底!”朱爱华抬高嗓门。村委会通过制定“两方案一办法”即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处系统的高效运行”机制,在区、镇两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在镇上建成垃圾处理场1座的基础上,村里建垃圾中转站20座、环卫保洁电动车辆5台、铁质垃圾桶200个、专职保洁员5名。为了强化考评,冯庄村推行“181奖罚机制”,即奖励10%优秀者,激励80%大多数,重罚10%末位者。“几年来,由于机制到位、设备到位、人员到位和奖罚分明,村民们看到干部们下铁心、出狠招、苦苦抓深度清洁,很快就由开始的抵制不理解向积极配合转变。
深度清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度认知和铁腕机制,还需要人力、物力尤其是大量的财力相匹配。柔远镇镇长伏刚说,多年来通过建立“财政配套、村民自筹、社会融资”的多元化筹资方式,累计为冯庄村投入935.88元,先后铺设排水管道6公里、硬化道路5.6公里、安装路灯114盏、打通巷道22条……
“尽管每月仅800元的薪酬,我也愿意干!”村东头遇见35岁的保洁员陈新,没等记者问他便打开话匣子,“我每天工作八小时,上午打扫,下午巡视。我的任务很繁重,不仅管清扫辖区脏物,还‘管天管地’呢,谁私自焚烧秸秆、谁乱泼污水,先劝阻,如果不听就报警……”
“走进冯庄村,干净,真干净!在人们感叹这里干净的同时,更多感叹的是这里的文明与管理已实现了与现代城市的对接。”沙坡头区委书记童刚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