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诏安今年春耕大不同

吴楠 陈松林 记者 黄长秋

一年好景在春耕,在福建诏安,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各农资销售点,人们忙着选购农资;庄稼地里,农民忙着运肥、翻地、覆膜、播种,农技干部忙着开展技术培训、咨询……今年,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们尝到了新甜头。

位于诏安县桥东镇内凤村的福建海丝现代国药产业园种植面积达1200亩,每天需用水量1800吨。早前的人工浇灌方式不但费时费工,还容易出现浇灌不均的情况。

2016年,产业园被纳入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重点打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00亩。

“按照微喷头的无缝洒水覆盖率,每亩地大约需要装64个微喷头。工人们只需要通过控制开关就能实现自动灌溉,1个工人1天能管理100亩的植物,一天能节水600吨。”今年31岁的杨烽是福建海丝现代国药产业园的负责人。

近年来,诏安县共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9处,总面积3640亩,喷灌2800亩,滴灌640亩,管灌200亩。今年更是加大投资,计划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个,总面积约1400亩,其中喷灌500亩,管灌900亩,解决了种植区的灌溉用水问题,确保今年春耕“滴水不漏”。

天刚蒙蒙亮,家住西潭镇美营村的钟丽钦早就开始忙活起来,骑上去年新购入的插秧机,赶往数公里开外的嘉禾百利种苗有限公司,平整连片耕地。“我们家去年新买入的农机设备可是派上大用场了,尤其是这几天,12台农机忙个不停,已经为周边乡镇的农户种了2000多亩地了。”不到一小时,眼前的6亩耕地也完成了任务。

早年间,春耕备耕全靠人力,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起早贪黑一天也只能种上几亩地。为了提高种植效率,钟丽钦买下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赚回了成本。尝到甜头的他紧接着购入了两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始为乡亲们提供农机服务。

去年,全市水稻机收暨旱地作物机械化种植现场演示会在诏安召开,众多农机大户的经验分享和先进农机设备展示为钟丽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投入了128万元购入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和烘干机等设备,还成立了缘份农机合作社,业务范围涵盖全县各乡镇,甚至还将“铁牛”开到了广东饶平。去年一年,钟丽钦的团队为6000亩耕地提供了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