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召开会议,强调积极推动银行资产“回表”,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事实上,今年一季度,已经有多家机构因为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被罚,其中包括农商行、农村信用社、金融租赁公司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段时间监管的各个政策都是在引导银行将资产质量真实反映出来,该暴露的要暴露。
去年,监管层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监管套利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违反监管制度或监管指标要求来获取收益的套利行为。规避信用风险监管套利,主要是银行通过搭桥、相互代持、安排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藏匿不良贷款,或者人为调整贷款风险分类,低估抵债资产等手段,实现减计风险资产、少提减值准备、优化监管指标、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整治内容包括是否通过各类资管计划违规转让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人为调节监管指标,是否违反监管规定或会计准则,通过调整贷款分类、重组贷款、虚假盘活、过桥贷款、以贷收贷、平移贷款等掩盖不良,降低信用风险指标或调整拨备充足率指标等。
今年初,因为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受罚的机构就有数家。海口农商银行、三亚农商银行、文昌农商银行、乐东农信联社,因通过定向资管计划将不良贷款虚假出表,人为调节监管指标,分别被罚款45万元、40万元、40万元、40万元。
事实上,严查银行不良资产虚假出表是今年监管重点。两会前夕,原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表示,目前部分银行资产分类不真实、不准确,甚至还存在不良资产的隐藏、转移以及虚假出表等问题,信用风险防控能力不充足。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透露,不良资产虚假出表,风险仍然留在银行系统内。国有大行的风险暴露的比较充分,数字相对真实;城商行和农商行这类问题比较严重,是今年监管检查重点。
董希淼表示,近期下发的这些政策,有利于引导银行将资产质量真实反映出来。不过,监管同时也应注意到,在小微、三农等方面,监管对于不良的容忍度仍应该有政策上的适度倾斜。
摘自《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