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拥军优属出新

岳龙传

沂蒙革命老区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着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沂南农商银行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三农,找准拥军优属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为沂蒙革命老区信贷拥军,支持乡村振兴“贷”去了新景象。

“很荣幸我曾是一名军人”

山东省沂南县是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县,为解决养殖面源污染问题,沂南县加快由传统养殖向生态环保养殖模式的转变,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39岁的依汶镇小安子村退伍军人彭新建,从事肉鸡养殖多年,面对环保新要求,他决定转型走生态养殖的路。

“人不能光想着自己,我是土生土长的庄户人,当过兵,受部队教育这么多年,自己也不想因为养殖污染毁了家乡的青山绿水。现在国家提倡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作为一名老兵,我也有责任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因此,我决定抓住机会。只有转得快,才能不被淘汰。”彭新建说。

可是一个新型环保养殖大棚的建设成本在50万元左右,一下子,资金问题把他难住了,他甚至一度想放弃养殖事业,外出务工。像他这样的养殖户其实不在少数。

为了专门帮助现役、退役军人及军属,解决他们创业、就业、消费等领域信贷资金需求,沂南农商银行推出“拥军贷”。“拥军贷”综合考虑了军人的信誉、创业需求、资金负担等,利率低、额度大、手续简、放款快,政策优惠力度很大。

得知彭新建是退役军人后,农商行重新为他办理了评级授信,发放了20万元的“拥军贷”,减轻了他的利息压力。彭新建用这笔资金,改造建设了3个环保养殖大棚,安装了自动恒温和清洁系统,养殖环保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养殖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他感慨:“很荣幸我曾是一名军人。”

彭新建介绍,行情稳定的话,一个大棚一年能养六茬,平均一棚一年能赚10万~15万元。村里的养殖户看到彭新建发展得越来越好,也逐渐建起了十几个环保养殖大棚。

“儿子参军,俺们也跟着沾光”

初春时节,天气微凉。沂南县砖埠镇阳都村的草莓种植大棚里却已是温暖明媚、硕果飘香。村民刘福山正和妻子招呼着自驾采摘草莓的游客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么多年,俺家种草莓一直坚持用土肥、不打药,俺们觉得只要客户吃得放心,草莓就不愁卖。种了这么多年草莓,品种换了好几茬,但是俺家大棚一直没变样,来采摘的游客一看大棚这么矮,弯着腰才能进去,扭头就去了别家。守着草莓卖不出去,俺们心里很是着急。”刘福山说。

去年,刘福山夫妇琢磨着改建大棚,改善种植条件。可要想建个标准化的温室大棚,没有十万八万块钱,拿不下来。虽然手头上有点余钱,但还是不够,夫妇二人又不好意思开口向亲戚借,就到镇上的农商行申请了小额农户贷款。

很快,农商行的工作人员就到刘福山家了解情况,第二天就给他批了3万元的小额贷款。一听说老刘儿子是军人,农商行就给他办理了“拥军贷”,让军属也享受到优惠政策。不但贷款利息比一般贷款低2厘多,5万元以下还不用找担保人。“没想到儿子参军,俺们也跟着沾光了。现在终于知道‘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滋味了。”刘福山乐呵呵地说。

刘福山新建的大棚很敞亮,不仅草莓长得好,管理起来也方便,城里人更愿意来采摘了。

为了方便农户,沂南农商银行在村里设立金融服务点和取款机,还将贷款打到农户的“福农卡”上,让他们随时取、随时还,不用去银行排队。不仅如此,沂南农商银行还隔三差五的就把汽车流动银行开进村里,方便农户办理业务。

目前,沂南农商银行已经为450户军人或军属办理“拥军贷”,共计5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