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忠 孙玉霞 张建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给金融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日前,笔者下基层到非公企业调研时发现,民营企业对金融支持有“三盼”。
一盼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当前,金融部门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出了许多金融产品,但都是从考虑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如厂房抵押(需要有国有出让土地和房产“两证”)、仓单质押、产品抵押等。实际工作中,由于民营企业受新上项目投资过大因素的影响,资金紧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个时候,往往就是生产没有启动,“两证”相关手续没有完全办下来,再加上无人肯担保,而财政担保公司担保收费较高,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导致民营企业陷入“资金灾荒”绝地。民营企业希望金融部门能切实降低贷款门槛,如推出“两证”中有一证就可以办理贷款的金融产品,真正为企业雪中送炭。
二盼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现在民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基本都会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为了适应新时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他们希望金融部门能举办一些金融新产品培训班,同时能组织客户经理深入企业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特别是教会企业财务人员如何防范网上、手机操作的金融风险等。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开设民营企业结算“绿色通道”,对民营企业贷款按照其生产,以及产品回笼周期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即发放中长期贷款,让企业像归还住房按揭贷款那样,按期归还贷款利息,避免花大钱“过桥”现象的发生。
三盼价格优惠的贷款利率。一方面,民营企业说银行的贷款利率高;另一方面,银行说自身的融资成本在加大。民营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资金的支持;但银行也是企业,要考虑成本核算。民营企业希望金融部门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够与国企享受同等待遇,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最好能与企业的存款结合起来,实行存贷挂钩,如果存款多可以适当降低贷款利率,这样银企双方都可以得到实惠。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