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景军科 赵宝利

随着银行业电子化、智能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迅速发展,使金融服务农村实体经济,助推农村支付新环境的形成成为可能。缩短资金周转时间,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目前,在保障农村支付渠道畅通、推广使用现代化金融支付工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存在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配置欠合理。金融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能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对在农村设置营业网点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有的涉农金融机构也将业务转向城区,几乎所有固定营业网点均设置在县、乡(镇)政府所在地,伴随而生的便是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的不足。在农村设立营业网点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商行等,但它们主要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村以下则几乎为空白。有的村镇未设金融机构,村民惠农一卡通不能在本乡镇进行查询,需前往邻村进行办理。因此,鼓励金融机构走向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不错的选择。

(二)支付结算宣传力度不够深入。在农村传统支付习惯和农村现金流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金融机构把结算业务的宣传重点放在了县城的大客户和优质客户上,农村结算知识的普及率非常低,对现代化的支付方式、支付工具使用不多,防范电信诈骗意识不强。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特色服务的宣传和业务拓展中,只注重宣传其优点,忽略使用过程中风险性的防范教育。风险防范措施滞后,造成农民对使用现代化金融支付工具的接受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现代化支付结算在农村的业务拓展进程。

(三)村镇金融基础设施滞后,非现金支付受阻。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支付结算系统和机具布放缺乏使用的安全性,且金融机构设点运行成本较高,直接阻碍了农民对新兴结算方式的接受度。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各项支付结算服务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农民接受新兴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的过程较长,推广成本较高。

(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单一。有的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无法直接办理跨行存取业务,只能通过上级营业部门统一划转。各金融机构出于防控风险考虑,很少在农村推广使用支付宝、支付通、E支付、理财通、刷脸支付等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导致农村沿用传统的金融机构网点柜台存取转款者较多,网上银行、POS刷卡机具、ATM自置设备少,使用频率不高。另外,机具的安装、运行、维护的成本较高,也使得新型自助支付工具受冷。

相关建议

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农村支付结算方式和推广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势在必行。

1.建立完善的支付结算管理体系。对银行现在执行《支付结算管理条例》《银行账户管理条例》部分章节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支付方式和工具的管理,使央行的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央行通过执法检查、专项监管等方式,依法对各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内控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其对支付结算宣传到位、创新发展使用新型支付结算工具,从加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使用等方面入手,严格监督结算工具使用效果;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配合,技防和物防相结合,严防支付结算风险和金融诈骗犯罪活动。

2.营造安全的支付结算信用环境。记录个人的资信状况,使之成为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为支付结算系统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建立规范完善的社会信用监控体系,完善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个人征信系统、支付信用监测系统和支付交易监测的反洗钱系统功能。建立支付结算“黑名单”制度,纳入公安限制出行系统,宣传“遵纪守法、诚信为荣”,促进社会信用根本好转。

3.建立农村支付宣传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网点员工支付结算业务培训力度,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结算业务知识,熟悉新型结算工具的特点和优势,依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正确推介支付结算工具,做到合理宣传、安全使用、高效服务。以网点为宣传基地,通过摆放有形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或配备大堂经理等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案例,向客户宣传支付结算工具的优势,引导和帮助农民正确使用各种支付工具。

4.构建高效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基层人民银行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建设和完善以服务三农为主,以电子化支付结算工具为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和推广运用符合农村实际的支付结算工具。在发放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财政补贴资金时,可以为农民开立银行卡,将相关资金发放集中到其个人结算账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在经济业务往来时采用新型支付结算工具提高非现金结构占比。金融机构要大力推广发展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个人支票和银行卡通存通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等业务,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品种,促进城市与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优势互补。

5.建支付平台,拓服务范围,完善银行服务功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对ATM和POS机自助终端设备的投放数量,争取达到乡镇全覆盖。完善农村信用社、乡镇银行网上银行功能,扩大在农村的业务范围,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汇款渠道。利用跨行资金清算平台、互联网平台,加快农村支付结算电子化系统全国联网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网点改造、系统升级等,鼓励农村客户利用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如微信、支付宝、网上银行等进行支付,降低农村地区现金支付量,实现农民惠农“一卡通”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统筹等社会保障金的缴纳和发放,使千家万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的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岐山县支行;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凤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