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鲜切菊 斗金花经济

4月正是鲜切花培育的好时节,在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农民王贵林的鲜切花种植基地,一株株菊花被定位在一个个方格子里,整整齐齐。王贵林介绍,这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共有21.6万株菊花。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技术滋润着花株,补光灯控制好菊花的长势,自动收缩的遮黑布促进菊花做蕾、出花,控制花期,看着成行嫩菊,王贵林笑靥如花。

新沂市是全国闻名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切花菊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全国县级之前列。鲜切花既是“致富花”,也是乡村振兴希望所在的“幸福花”。新沂因时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返乡人员引领、整体技术外包、“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催开农家“致富花”。

从2008年开始,王贵林和妻子从外地务工回乡创业种起了菊花。尽管精心照料,但当年他们的菊花开花后,颜色和形状均不如预期,没人愿意出价。请教专家之后才知道,是管理不够科学。后来,他将专家请进基地长期指导。

如今,王贵林的菊花打入了韩国和日本市场,平均每株可卖到2.8元。他种的鲜切菊花恒温保存包装运输时间可达到55天,是一般的出口菊花的一倍。种菊花不仅让他富了起来,还带动周边村庄2万多户农民一起致富。

新沂市对6家切花菊种植企业实行整体技术外包,让懂农业的人去种植,懂销售的人跑市场,切花菊种植企业在国外保住低端市场的绝对优势,稳步扩张日本市场,和世界顶级标准同频共振。公司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后,皮鞋锃亮、发型油光成了花农岳增辉这位“新农民”的日常形象。目前,已有7名技术人员入驻当地1家种苗公司、6家出口生产公司。

谷之都公司董事长覃兴谋被新沂花农称为“阿谋”。他领衔的技术人员对各公司的生产流程实施统一安排,花卉生长状况每天通过手机上传至信息中心,由专家及时提出措施,再由技术员负责指导。李文虎说:“问题一般都会在4小时内解决。脱胎于日本技术的标准化流程,甚至把浇水都细化成一个个节点,用标准和规程保障产量和品质。”

新沂的切花菊年产量1.2亿支,去年出口5000万支,出口额860万美元,占全国切花菊出口总量的30%。新沂鲜切菊种植公司以标准化、品牌化,保持市场的稳定性,使新沂花卉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认可。

在新沂,从事“美丽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以前在外地从事花卉栽培和销售的人们,纷纷带着资金和经验技术回乡创业,带动了新沂花卉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确保产品品质,新沂市政府牵头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提供技术保障。该市鲜切花产业建设了一批示范园区,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科研、协会”六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推动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保障种植效益,辐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全市已建成10余个鲜切花合作社、5个大型企业,带动花农1万多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栽培面积超过3万亩。

鲜切花成功的同时,新沂花木产业的生产、创新、营销早已百花齐放。建起花木、园林景观门户销售网站和竞价网站298个,淘宝网店458家,阿里巴巴销售店铺55个,网上销售公司329家,通过互联网营销,新沂鲜切花、盆景、花木等“花经济”蓬勃发展,带动5万名群众从事花木有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