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阳市县域医共体试点现成效

本报讯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以入选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为契机,率先全面展开县域医疗共同体试点工作,扭转农村居民向县级、县外医院流动的趋势。海阳市医共体于2017年11月份正式组建,并于同年12月正式运行。目前,海阳市人民医院已与7处镇(街道)卫生院,市中医医院与6处镇(街道)卫生院,组成医疗共同体。同时,县级医院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专科主治医师共12名,定期开展教学查房、坐诊,并对村卫生室进行巡查和指导。

医共体实施“七不变六统一”管理,即在保证乡镇卫生院的法人资格、单位性质、政府投入、功能定位、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七不变”的前提下,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药械采购中心、分级诊疗管理中心、质量控制中心、科教与健康指导中心。医共体管理中心受医共体理事会委托,行使医共体内部的协调、监督、考核、分配等职责,实行行政、业务、财务、药品、人员、绩效的“六统一”管理。

医共体管理中心不仅让公共卫生管理更加细化,还为群众统一调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目前,海阳市2.0版家庭医生已签约12万人,市财政足额落实人均130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共计投入900余万元。海阳市卫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现阶段签约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其中现阶段签约服务的重点对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贫困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签约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和个性化健康服务等四类签约服务。

海阳市以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核心医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医共体,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县医院既要抓紧提升自身的诊疗技术能力,留住病人在县内就诊,还要主动帮扶乡镇卫生院提高诊疗能力,尽可能将常见病和慢性病安排在乡镇卫生院诊治。该市留格庄镇大辛家村的村民辛乐森说,自己一直有颈椎腰腿疼的毛病,一般都是去市里或者镇里的中心卫生院就医,来回要几个小时,自从新建了大辛家社区服务中心,就像把医院建在了家门口,看病不用到处跑了,非常方便。

此外,“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海阳市实行双向转诊制的生动写照。双向转诊制在社区首诊基础上,减少了由于城市综合性大医院承担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而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也缓解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需求萎靡、就诊量过少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