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做支撑 设施为助力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射箭乡丁角村是昭化区经信局帮联的重点贫困村,辖8个村民小组233户、826人,有建卡贫困户64户、188人,无特色产业,水利建设滞后,建卡贫困户存量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脱贫攻坚切入口在哪里?经过实地调查了解,昭化区经信局会同村社干部、群众得出一致意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让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支柱,脱贫致富奔小康。

昭化区经信局采取“121”帮扶办法为丁角村谋划产业发展,即一个贫困户、两条产业发展思路、一个科技服务团队。为全力做好帮扶工作,区经信局的干部职工与67户建卡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帮扶对子,对贫困户基本情况、对贫困户原因、脱贫措施进行了规划。

区经信局派驻丁角村第一书记刘敏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走访调查,根据贫困户家庭土地、劳动力、现有产业情况,走‘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道路,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了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工作队引导64户贫困户和172户非贫困户发展产业,全村种植猕猴桃850亩,已有600亩挂果,规划再建300亩;实现年出栏生猪4500头、肉鸡1.2万羽、肉羊200只。2016年全村销售猕猴桃10万余元,销售生猪1100余万元。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水靠肩挑,肥料靠背背。曾经的丁角村基础条件相当落后。

2015年,接到联系帮扶丁角村的任务后,昭化区经信局认真按照全区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派出了扶贫第一书记,落实了驻村干部,组建了精准扶贫工作联络小组,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想方设法改善丁角村的基础条件。

硬化村道、整治山坪塘、建新拆旧……丁角村大力实施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曾经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曾经干涸的山坪塘蓄满了水,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丁角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该村硬化村社道路约11公里,整治山坪塘20口,正在进行全村电力迁改升级,新建、改造住房100多户。“以前路不好走,用收割机非得绕一个大圈,费时又费力。现在路好走了,咱们发展产业底气就更足了。”2016年,村上的水泥路通车后,丁角村四组村民符志兴如是说。

此外,丁角村背靠元山,面向嘉陵江,山高坡陡,通讯条件差,贫困群众脱贫门路窄。昭化区经信局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中发现了这个问题,积极与通讯网络公司沟通协调,优先完善移动通讯信号塔。

如今,行走在丁角村的任何角落,手机信号都是满满的。丁角村三社村民刘玉才说:“以前打电话要走到院坝边边上才有信号,打电话麻烦得很,遇到紧急情况更着急闹心。”而现在,刘玉才家不仅有了电话信号,还通了互联网。通讯设施的改善为丁角村架起了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也为优势农产品外销和收集致富信息等提供了网络支持,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昭化区经信局结合科技扶贫专项安排,为丁角村争取到市级科技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落实了区级科技特派员定向帮扶指导丁角村产业规划发展。同时,促成天垠农业与该村金星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对口帮代关系,还邀请了四川佳沃农业的猕猴桃专家到村开展猕猴桃管理现场培训3次。天垠农业、邱羊牧业、绿安康等企业无偿为贫困户提供鸡苗2500余只、猕猴桃果袋6万余个。丁角村告别了过去的一穷二白,还被列为省级科技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