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联盟”助力脱贫攻坚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创新利用“第一书记四色联盟”,通过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该区“四色联盟”各有特色:“红色”党建联盟,“学”“做”结合强化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绿色”产业联盟,致力壮大村集体经济;“蓝色”电商联盟,依托电商平台培育脱贫致富新途径;“金色”爱心联盟,整合各类社会公益项目和爱心奉献资金助力脱贫攻坚。

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说:“‘四色联盟’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将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把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各类产业专业合作社和经济能人聚集了起来,凝心聚力、抱团发展,开创了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局面。”

“红色”联盟强党建

“脱贫攻坚首先要筑牢基层党建基础,用先进的组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港南区常委、组织部长姚幼梅说。2017年,该区选派168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50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票选方式从第一书记中选出“四色联盟”盟主,负责牵头抓好各项工作,协调各类项目。

港南区还建强贫困村带头人队伍,结合村“两委”换届,组建一批富有活力的“带头人”队伍。着重在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外出返乡人员、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职工中挖掘培养后备村干部2000多名,并要求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必须配备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同时,撤换不担当、不作为的村干部28名。

新塘镇湖表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集体土地统筹管理,凡是土地流转用于发展经济的,按照每年20元/亩收取土地流转服务费。目前全村流转出租土地2000多亩,集体经济收入年达4万多元。

“绿色”联盟壮产业

港南区畜牧局派驻第一书记杨永仪挂点帮扶新塘镇龙兰村,了解村里情况后,他带领村干部成立合作社,投入十多万元发展集体养鱼项目,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小有成效后,合作社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加入。

新塘镇岭尾村则在工作队的带领下,利用村委办公大楼、卫生室、原村小教学楼等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平均日照时间3小时/天,上网电价0.85元/度计算,当年可收入电费4.5万多元。

为激发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改“输血”为“造血”,港南区还加强对村民合作社的指导、扶持、服务,在全区160个行政村成立村民合作社。2017年,该区为8个预脱贫村投入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已全部实现2万元以上收入。同时,对2016年已脱贫的17个村,分别奖励30万元扶持资金,确保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蓝色”联盟卖产品

在贵港市电商扶贫服务中心,货架上摆放着柑橘、番石榴、莲藕等各种“土货”,每个商品前还标明出产村、第一书记姓名及联系电话。

港南区率先在全市建立贵港市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并建立180多个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为270多个农特产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免费搭建电商销售平台,邀请100多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代言,引导村“两委”收集土特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贵港电商服务中心,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东津镇万垌村在电商平台销售了5000多公斤“东津细米”,每公斤12元,实现收入6万元。

“金色”联盟献爱心

2017年,在“千家民营企业扶助千个贫困村”活动中,港南区8家民营企业与8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共投入资金180多万元,建立8个扶贫项目,并通过产业结对、技术扶持、帮助就业、助学助贫等形式,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桥圩羽绒城以行业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整个羽绒城现有企业100多家,安排就业人员5000多人,吸纳了周边乡镇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其中,安排港南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贫困住户200多人。德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在木格镇良坡村发展订单富硒茶叶1100亩,积极动员贫困户到茶园务工,通过托管茶园、承包茶园等方式,吸纳了该村20多个农民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