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福建省东山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和海洋经济强县“两大战略目标”,有效推动东山县海洋与渔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水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县级首位。
随着国内渔业的迅速发展,近海资源日益枯竭,东山县审时度势做好海洋捕捞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渔船“小改大、木改钢”,不断利用新技术更新建造新型钢质渔船,拓展外海渔业。钢质渔船由2010年的624艘发展至2017年的1003艘,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现有远洋渔业企业两家,即海之星(福建)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和东山县远德胜渔业有限公司。2017年水产量总量43.38万吨,渔业产值60.83亿元;海洋捕捞产量17.8万吨,其中远洋捕捞3.2万吨。加工规模产值303.13亿元,出口创汇92.94亿元(约13.74亿美元)。目前,东山县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26家,其中规模企业66家;企业共获专利532项,是全省水产品获对外注册认证最多的县份。
东山还将创造条件发展渔业,协调完善水域开放、远洋码头等配套设施,积极开展远洋渔业工作业务培训,申请远洋渔船指标,加快建设远洋渔船,推进冬古二级渔港改造升级为一级渔港。
东山县通过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将城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转移,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环保规划、产业布局,并将“退城入园”成功的企业纳入到享受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新项目优惠政策中。
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规划面积3万亩,主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观光旅游与休闲渔业三大产业,是福建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12个重点海洋产业支撑项目之一。
目前,东山加快养殖结构调整,加快海水养殖方式转型升级。传统海马来源一直是靠捕捞获取,伴随着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东山县加大力度扶持海马养殖业。
东山县气候宜人,形成海岛度假旅游、海港风情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村将致力渔村的经济建设,规范做大做强微商产业、旅游和民宿产业。”澳角村书记林华忠介绍说。连续5届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的生态旅游新渔村——澳角村,巧妙地把妈祖榕树公园和沿海景观公园融为一体,打造旅游精品路线,2017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达6万人次。
“我们村拥有苏峰山古寺、马帝爷、苏峰山环岛路、一个庐野奢帐篷酒店等县重点旅游项目,是东山县渔业渔村经济发达区,现成为人们来东山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欣赏海景的好去处。”西埔镇冬古村书记林华东介绍说。
东山琳琅满目的海鲜成为游客的美食大餐,从而带动东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东山共接待游客64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