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门口的民间书法家

张明,一位来自江苏徐州市新沂市的退休教师。早年儿女扎根在了苏州昆山千灯古镇,2014年他来到千灯帮助女儿照看孩子,自此开始与千灯结缘,而这一待就是4年。“没来千灯之前,对它了解的并不多,印象中也是传统水乡的样子。来到千灯,接触千灯之后,才发现这里有的不只是江南的水墨景色,还有昆曲、炎武精神等一批令人惊艳的中华文化瑰宝。这里浓重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敬和不遗余力的传承,让我心生感动。”张明谈到。

张明的父母是教师出身,也是书法爱好者。张明从小深受父母的熏陶和指导。后来步入教师岗位,早些年学校的字报、标语还没有通行打印版,多由张明一手包揽。在岗40年里,他始终坚持着这份爱好,打磨着自己的书法技艺。爱好书法的同时,他也没有放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张明发明的“回米格书法训练专用纸”获国家专利,“明美——硬笔书法常用字帖”获江苏省版权登记。

退休后来到千灯,张明被这片文化传承的热土所感动,怀揣着一股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他希望为这个小镇做些什么。

2017年6月,他开始游走在千灯的各个学校门口,开始了校园义务书写汉字的旅程。一支自制的“拖把毛笔”,一个简单的小水桶便是张明书法工具包的全部家当。带着这些家当,张明每次去学校门口一写就是将近2个小时。从2017年6月底到现在,这支“笔”已攥在手里将近700个小时,在千灯的各个学校门口写下了将近10万多个汉字。

可能有人对他的这份坚持有些许疑惑,但张明却有自己的想法。“如今,填鸭式的教学可能让孩子们在接收传统文化上少了些主动性,甚至会抹杀掉一些孩子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我想通过在学校门口的地面上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书法创作,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书法这门传统艺术,让他们关注,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把这份传承交到他们手中,把对传统文化的这份爱传递到他们的心里。”张明谈到。这些年来,除了去学校门口创作,张明还积极发挥书法特长,指导千灯的学生学习书法。从2014年至今,他已为千灯100多位学生提供了书法指导,并免费赠送书写纸、字帖近500多份。

“事实证明,孩子们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是感兴趣的,只是缺乏接触平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文化的传承应当从娃娃抓起,我希望通过我的校园书法创作行动让孩子们多关注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张明感慨地说。

张明没有打算停下脚步,他心中又有了新计划。希望通过书法作品展示,让更多孩子感受汉字的魅力,体悟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为千灯这个小镇的文化传承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